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8日 星期三

    许继集团:“人才+”战略创造多项“世界第一”

    作者:本报记者 崔志坚 丁艳 本报通讯员 吴麒洋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18日 07版)

        20多项“世界第一”、40多项“中国第一”;130多项核心技术、近1200项有效专利、近300项发明专利;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切耀眼的成就,是许继集团“多元化、梯队化、高端化、国际化、年轻化”的人才队伍创造的。

     

    留得住用得好引进人才

     

        “利用北极圈丰富的风力资源发电,借助远距离特高压输电技术,我们用上来自北极的电能成为可能。”许继集团研发中心主任、许继电气总工程师周逢权告诉记者。

     

        周逢权所说的远距离特高压输电技术,正是许继集团多项“世界第一”中的一项,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的综合优势。

     

        牵头研发这项技术的张建是加拿大籍华人。2005年,张建顶着家人和朋友的压力,毅然放弃在加拿大安稳的生活,带着全家来到许继集团。“当时集团领导到加拿大邀请我回国,真情所致,我才下定决心回来,没想到集团为我创造了这么好的科研条件。”

     

        对于引进人才,许继集团采取“扶上马,送一程”模式,配队伍、提供设备,全力给予支持。2015年许继集团研究投入经费占集团全部销售收入的5%。许继集团的研发团队从当初张建回国时的5人发展至今,已成为一支学历层次科学、年龄层次合理的100多人的研发团队。

     

    本土人才培养模式走在改革前端

     

        1983年8月,20岁的刘昊昱大学毕业来到许继集团,从事研发和测试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先后参加了多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建立的许继研发测试体系获同行高度评价。

     

        “老研发人员的热心传授和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的精神,让我受益匪浅。”刘昊昱说。集团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言传身教,使新员工快速掌握岗位工作技能。2015年,刘昊昱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到北京接受颁奖。

     

        1985年,许继集团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干部、劳动用工和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激发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为国企改革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思路。

     

        经过不断发展,如今,许继集团在岗位分析基础上构筑的员工成长通道,彻底破解了员工成长依赖行政晋升的“独木桥”。记者从许继集团了解到,集团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人才培训,并针对高层次人才,与长江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EMBA系统教育和EDP模块化培训,并遴选优秀技术骨干送到国外进行培养。

     

    以文化元素凝聚人才队伍向心力

     

        “集团能让人时刻感觉到一种对人的尊重感,工作关系、文化氛围让人感到很开心。”在许继集团特高压工程试验研究中心试验大厅,李道洋正在进行柔性直流输电仿真试验。

     

        以文化塑造人,是许继集团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内容。在许继集团活跃着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集团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任领导组长。书法、歌唱、美术、摄影……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天天有项目。“让员工们动起来、乐起来、赛起来。每年仅员工参加的集团公司层面文体活动就达到两万余人次。”许继集团企业文化工作人员陈璇告诉记者。

     

        许继集团将文化建设与基层党建相结合,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建党员“心连心”服务队,组织开展“深植企业文化,助力公司发展”等活动,号召党员在重大项目市场运作、产品研发、客户服务上践行企业文化。

     

        (本报记者 崔志坚 丁艳 本报通讯员 吴麒洋)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