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和江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秦汉史研究会、江西省历史学会、江西师范大学海昏侯历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南昌海昏侯墓发掘暨秦汉区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昌举行。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邵鸿,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长朱虹,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卜宪群,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池红,江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田延光、校长梅国平,以及来自国内外20多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研讨会。
朱虹介绍了海昏侯墓发现、发掘、保存、保护和展览、研究等情况,指出了海昏侯墓的发现对史学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产生的巨大影响。他表示,海昏侯墓能否保持长久的、持续的影响力,关键在于是否能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深化认识海昏侯墓所蕴含的丰富多元价值。要把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在加强海昏侯墓遗址保护的前提下,将其建成国家遗址公园、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景区。卜宪群指出,江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科实力雄厚,人才辈出,是中国秦汉史研究的重镇,在海昏侯文化研究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相信江西师范大学一定能以海昏侯文化研究为契机,进一步拓展秦汉区域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与会专家学者以主题发言、分组讨论和现场考察等形式,结合出土实物与文献典籍,围绕南昌海昏侯墓发掘暨秦汉区域文化这一主题,对海昏侯墓主刘贺的生平境遇、汉代政治形势、汉代南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海昏侯墓形制与特点、海昏侯墓内出土的孔子屏风和金器等的学术价值以及海昏侯墓的考古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例如关于“海昏”两个字的意义,众说纷纭,其中流传得比较广的一种说法是,“海”在古汉语中的意义是“湖”,“昏”字本义是黄昏,表示太阳下山的方向“西方”。因此,“海昏”意为“湖西”,或者说“鄱阳湖的西面”。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提出了新看法。他认为刘贺名号之“海昏”,或可读作“晦昏”。“海”“晦”通假,战国秦汉文献多见,“晦”有“黑如晦”或“晦浊”等意思;“昏”字很可能与霍光指斥“昌邑王行昏乱,恐危社稷”之“昏乱”有关。
会上,大家一致肯定了海昏侯墓发掘对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历史意义,认为南昌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海昏侯墓出土的丰富历史文物,不仅为学者研究当时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有益于深化区域文化研究。该墓的保护与发掘实践,还将为文物保护与考古学的进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诸多的积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