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节炎患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都要面对的突出社会问题。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该国成人关节炎患者高达5250万人,意味每5位成年人中就有1位患有关节炎。预计到2030年,关节炎患者将增加25%,其中以骨关节炎最为常见。
调查发现,骨关节炎已成为成人肢体残疾的第二大原因。2006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由骨关节病导致的成人肢体残疾为540.66万人,占比18.7%,且这一比例随年龄增长显著增加。该病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其功能障碍还会增加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面对这一严重危害以及庞大的患病人群,如何对患者进行科学管理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我国,关节炎的临床诊疗和管理工作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建立以量化评估为依据的管理模式,提高关节炎诊疗管理的规范性,改变传统以经验为主的诊疗方式,才能促进医患对关节炎慢性病长期合理的管理,有效提高关节炎的治疗率,从而改善患者身体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炎症是导致骨关节炎疼痛的原因之一,而骨关节炎疼痛使患者不得不减少关节活动量,活动量的减少又会导致关节僵直、肌肉萎缩,增加关节外伤可能,由此衍生出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发展为膝关节活动性的完全丧失。同时,疼痛还会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也能够让人呼吸急促、血糖升高,严重时可以使人休克,一些长期的慢性疼痛还可导致恐惧、失眠、焦虑等一系列的心理改变。但调查发现,我国骨关节炎医院就诊率仅50%,膝骨关节炎患者从出现疼痛到确诊的时间长达两年之久,91.6%的患者都是在出现膝痛时才随诊。
针对骨关节炎的抗炎镇痛,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是应用最广,也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的主要手段。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关节炎疾病绝大多数为老年人,可能有多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合并发生。因此,抗炎镇痛时应注重药物的合理性及安全性。要在保证有效镇痛、平稳抗炎的基础上,降低胃肠道溃疡和出血等胃肠道风险事件发生,同时也要关注心血管,保证患者综合镇痛效益最大化。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