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在10日国家发改委举办的新一轮东北振兴专题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如是说。
美、德、英、法等欧美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基地都经历过一个长期艰苦的转型过程。在他看来,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历经过去十余年的振兴发展,目前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东北经济如何辩证看
【数据】过去两年,东北三省经济增速在全国排名靠后。今年一季度,黑龙江、吉林、辽宁的GDP增速分别为5.1%、6.2%、-1.3%,均落后于全国平均增速。
尽管下行压力加大,但部分地区开始呈现新气象。
“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来说呈现稳中有升、稳中有变的态势。”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成全在今天的专题发布会上透露。
“从一季度看,有五个重要变化。”王成全说。
一是结构调整出现新变化。从产业结构来看,吉林省服务业出现了增速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同比高了0.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了2.1个百分点。这对于吉林省来说,是201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二是动力转换出现了一定变化。一季度吉林省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9.8%,高于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这是十年以来的第一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了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化的迹象。
三是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的税收收入实现了14个月以来首次正增长。
四是部分重点领域出现积极变化。比如建设用地,最近两年用地需求不旺,用地需求在下降。一季度,用地供应增幅达到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7.1%,比去年同期增长6.2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了1.17倍。
五是一些经济的景气指数逐步向好。PMI回到了荣枯线以上,3月份达到了50.64%,结束了7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的状态。
“我们感觉出现了积极的变化,但更看到,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需要下更大的力气在下一步解决。”王成全说。
结构调整如何改变“一柱擎天”
【政策】为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东北振兴三年滚动计划,初步计划实施130多个项目,主要涉及基础设施等。同时,将推动形成东北新一轮发展的长效机制。
“新一轮的振兴和2003年的振兴有本质的不同。”周建平指出,那个时候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现在要解决的是转型发展问题。
从2003年到2013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高于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由2003年的不足1.3万亿元增至2015年的5.8万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不到2000美元增至2014年的8000美元以上。
但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一枝独秀,对经济贡献率超过60%。财税来源中,房地产一业独大,在许多地区占比达到四成多。
“只有改变‘一柱擎天’或者‘二人转’的局面,东北的产业结构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周建平说。
一方面要推进传统优势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做优做强现有存量。另一方面要加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加快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燃气轮机、先进发动机、生物医药等东北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这实际上也是培育新的消费能力。“围绕旅游业、健康养老业,包括林下经济,东北地区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周建平说。
体制机制改革如何涉险滩
【探索】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批复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方案。目前,五大板块中德国企业各类投资项目已经有144个,其中包括德国宝马、西门子、库卡机器人。
“欧洲是辽宁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区域,特别是沈阳,与欧洲特别是和德国的经济技术合作具有很好的基础。”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于非在今天的专题发布会上表示。
东北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靠深化改革。周建平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从六方面着力:
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解决好现在存在的错位、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二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四是加快重点专项领域改革,化解国有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五是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开放水平。国家发改委正在推动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加快陆海联运、互联互通电商发展。六是对接京津冀,推动在产业转移上形成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冯蕾 本报通讯员 胡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