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回放】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3%;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上涨0.7%,同比下降3.4%。
CPI温和的涨幅能否持续?PPI环比涨幅扩大,同比降幅收窄,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就此,记者采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记者:4月份CPI同比上涨2.3%,1~4月平均,CPI同比上涨2.2%,这种温和的上涨会否持续?
连平:4月份,食品价格上涨7.4%,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2.5%,服务价格上涨2.0%。扣除能源和食品价格的核心CPI是1.5%,说明CPI涨幅是比较平稳的。从国家对猪肉市场价格的调控能力来看,猪肉价格不会像过去那样过快上涨,全年CPI上涨控制在3%以内没有问题,我们预测CPI全年涨幅可能在2%~2.5%的区间。
记者:猪肉和蔬菜价格上涨对CPI的推动作用是否已消失?
连平:4月份CPI与上月涨幅相同,但猪肉和鲜菜价格同比涨幅依然较高。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3.5%,影响CPI上涨约0.75个百分点。鲜菜价格4月份环比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同月相比价格依然较高,同比涨幅达22.6%,影响CPI上涨约0.56个百分点。尽管十几个城市向市场投放储备冻猪肉以保障猪肉供应,平抑猪肉价格,但猪肉价格仍然在上涨,说明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不小。从猪周期来看,二、三季度也存在上涨的可能,蔬菜价格也可能会有波动。猪肉和蔬菜都关系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价格调控不能掉以轻心。
记者:4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4%,降幅比上月缩小0.9个百分点,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原因是什么?意味着什么?
连平: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国际市场大宗商品的价格反弹力度较大,拉动上游产品的价格。同时,在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偏松的货币政策、全面松动的房地产政策推动下,国内需求有明显回升,需求回升使供求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带动价格回升。降幅收窄超出了市场预期,证明在经济回暖过程中,价格有比较明显的反映。工业领域局部有些通缩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过程中,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判断,未来的两三个季度,PPI降幅继续收窄的趋势可能性比较大。
记者: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年,从PPI数据是否可以看出改革的积极影响?
连平: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去产能、去库存的效应越来越明显,毫无疑问有助于PPI状况的改善。希望国家积极稳妥的向前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同时注意把握好力度,力度过大可能使稳增长的压力过大;力度过小,改革停滞不利于中长期经济的健康运行。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