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4日 星期三

    智库研究

    创新发展中国特色高校智库

    ——基于美欧高校智库经验的思考

    作者:王莉丽 《光明日报》( 2016年05月04日 16版)
    CFP
    CFP

        2014年年初,教育部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中明确提出,高校智库应当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中国高校智库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代。高校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也具备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社会提供科学咨询的智库功能。推进中国高校智库建设,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或加强了以高校智库建设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机构,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高校智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

     

        中国高校智库的未来发展,既要借鉴欧美高校智库的成功经验,也要创新中国特色高校智库发展模式,必须坚持人才资本优势,在多元化的智库市场竞争中,保持核心竞争力。

     

    1.美欧高校智库的基本发展模式与特点

     

        从研究内容与功能定位上讲,美欧高校智库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并呈现出具有共性的发展特点。

     

        从其研究侧重点与人才培养的视角进行分类,美欧高校智库可分为三类:基础研究与战略研究相互结合类。这一类型高校智库能够在重大战略研究方面提出创新见解并发挥重要影响力。比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机构都属于这一模式。强调战略和政策导向研究与人才培养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等国际研究院是这一类高校智库的典型代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多年来的历届领导阶层与美国决策层面关系密切。重视专业化发展类。这一类高校智库一般具有某一研究方向的丰厚积累,强调专业化的问题研究与人才培养。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即属于这一类。从总体上看,这类高校智库明显的特点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的研究,有着相当齐备、专业化导向明确的学科设置,同时在专业领域有着关键性的政策影响。

     

        在世界各国众多高校智库发展过程中,除了本文提到的这三种基本模式之外,还存在其他不同模式,但基本上都是在这三种基本模式基础上的演变与发展。除了发展模式之外,美欧高校智库在发展特点上也呈现出一些共性。

     

        强调问题导向。美欧重要高校智库普遍以问题为导向,特别是以当前社会和外交政策与战略中所面临的一系列尖锐挑战作为研究客体,从中提出切合实际,同时也基于学理基础的分析和结论。无论国际还是国内议题都是针对当下最为紧迫和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设置。

     

        重视研究生培养。美欧高校智库普遍重视研究生培养,并着重培养研究生人才深层次的经济分析能力。这使得高校智库成为政策人才的摇篮。

     

        独立性与国际利益并重。从美欧经验来看,无论是哪个国家,在什么样的政治体制之下,政府部门和各个党派都非常关注与决策有密切关系的高校智库成果。但是,他们通常并不直接影响这些学术机构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美欧高校智库在研究中强调独立性,提倡学术自由,但事实上,各国高校智库对于国家利益的恪守和国家尊严的维护,在研究生培养中和政策研究成果中都可以窥见踪影。

     

        注重专业化智库发展。美欧重要高校智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专业导向明确的智库。无论是国别、区域问题,还是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一大批有影响力的高校智库。

     

        高校智库与官方智库、民间智库在思想市场上形成一种良性互补机制。高校智库偏重于长期性和战略性研究,官方与民间智库偏重于紧迫性政策和对策研究。据美国研究机构统计,在美欧智库中,有一半以上是依托高校建立的智库。

     

    2.中国高校智库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高校智库的发展普遍起步较晚,还处于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完善阶段,目前所体现出的模式和特点与美欧高校智库有着很大一致性。中国高校智库的政策研究与战略研究普遍建立在深厚的学科基础之上,许多智库在政策、战略研究与人才培养两个维度上普遍偏重于前者,而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较为薄弱。在中国智库建设热潮中,还出现了高校与企业共建智库的市场化运作模式。

     

        目前,中国高校智库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机构本身来讲,高校内以智库为导向的研究机构数量众多、资源分散、研究水平良莠不齐,难以形成跨学科研究的合力。对于一些已经明确高校智库定位的研究机构而言,其发展模式和管理机制还处在摸索阶段,短时间内其创新能力和影响力也难以充分显现。从高校智库的核心人员层面看,高校教师承担教学、科研、学生服务、社会服务四重任务和角色,缺乏在政策研究上的时间与精力,这将成为中国高校智库未来发展中的一大阻碍。从高校智库的制度建设和激励机制层面看,高校的科研考核体系普遍以学术研究、基础研究为重,对智库所从事的政策研究与战略研究缺乏科学考核机制,缺乏对智库研究人员思想成果和社会贡献的应有认可。即便有的高校在科研评价体系中对智库研究的价值作了一定认定,但依然是置于科研考核的边缘。这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从事智库研究的积极性,制约了高校智库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3.中国高校智库的理想发展路径

     

        与美欧高校智库相比,中国高校智库未来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理想的发展图景是:

     

        高校智库在发展壮大的同时推动高校自身的发展。当代高校应当承担为国家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功能。一方面,高校的深厚人才基础和研究底蕴为智库发展提供了核心推动力;另一方面,智库研究的跨学科特点、现实针对性、战略导向性也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高校智库充分发挥思想创新、政策建言、影响舆论的重要作用。高校智库一方面帮助政府清晰认知面临的复杂内政外交问题,另一方面为政府提出新思想和可供选择的具体政策方案。高校智库通过举行各种公开会议为社会公众与专家、政府官员搭建面对面沟通平台,增进公众的政治参与热情和对公共政策的了解。另外,高校智库通过在媒体上发表见解、文章,解读国内、国际问题和公共政策,客观上承担塑造和引导舆论的功能。

     

        高校智库逐渐承担起为政府培养制政施政人才的职责。一方面,高校智库可以加强战略导向、政策导向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为国家发展培养政策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智库与政府之间可以建立一定的高层次人才流动机制,搭建知识与政治的桥梁。

     

        高校智库积极推动公共外交,加强与世界各国智库的交流与合作,成为公共外交和国际政治传播的主力军。迄今为止,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依然缺乏,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的崛起抱有偏见,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智库要承担起积极沟通西方智库、影响西方主流精英和公众舆论的重任。

     

        高校智库的发展是中国智库整体发展模式构建中的重要部分,对高校智库而言,应该从组织架构、科研考核等几个关键层面进行改革,同时还要注重理论建设与战略研究,加强智库专业化、差异化发展。

     

        建立稳定、科学的组织架构与可持续机制。高校智库要真正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必须建立稳定和科学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机制。高校智库要有一定数量的研究生,开设政策研究导向的课程,从而形成一种政策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可持续机制。

     

        尊重和激励思想创新。就中国高校智库而言,要在现有科研考核机制基础上进行改革,以适应高校智库实际发展的需要。要根据高校智库的角色定位和功能需求,制定出一套真正对高校智库研究人员有激励和保护作用的灵活的考核制度,以期为国家发展培养出一批具备全球影响力的高校智库精英。

     

        注重理论建设与战略研究。在理论建设上,高校智库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和国际趋势,加强系统性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理论。要与国内其他智库、研究力量加强合作,逐步形成“中国学派”,扩大我国在国际智库界和学术界的话语权。在战略研究上,要紧密结合我国发展现状,加强重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要善于见微知著,增强研究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与人才培养,强调综合性与专业性并重。高校智库建设中要结合各高校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优势确定研究定位,形成相对固定的研究特色和风格,在智库的研究领域设置上也要以高校本身的学科基础和特色为本,形成中国高校智库在研究领域上的专业化和差异化发展。(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学院副教授)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