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嘉禾县社会福利院,先后抚养了93名孤儿。8年光景,这里走出了15名大学生。走进这家福利院,记者强烈地感受到,因为有爱,孤儿的天空也灿烂。
“帮孩子去除‘雾霾’”
“别的福利院接收的大部分是刚出生的婴幼儿,或者是有残疾的弃婴,而我们接收的都是家庭出现变故的孤儿。”院长李戎彦介绍。
李晓玲的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年幼的她靠外婆卖小菜过日子。进福利院之前,她没看过电影,没逛过商场。
福利院的图书室是李晓玲最爱去的地方。保育员李丽英常陪李晓玲去图书室,挑选励志的书和她一起读,分享精彩的故事。李晓玲变得活泼开朗,2015年考入了怀化学院。
“这些幼小的心灵被‘雾霾’笼罩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帮孩子去除‘雾霾’。福利院每个月给孩子发生活费600元,加上日常用品和学费,每年61个孩子的开销有70多万元。”民政局副局长彭良雄说。
福利院始建于2004年,当时只有几间简陋的瓦房,孤寡老人和孤儿挤在一起。2006年,由县民政局经报县委、县政府批准,对福利院进行改建,把那些特困孤儿集中起来抚养,让他们在生活、教育、安全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保障。
民政局每年组织爱心人士、企业、社会团体利用节假日来这里服务,并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们的动向。“这里的条件好,人更好,我喜欢这里。”10岁的曾子祥说。
“愿发一份微光”
“孩子们,今天的题目是《你们并不孤单》。”2015年中秋节前夕,心理辅导老师王慧生给孩子们上课。王慧生从国家政策讲起,结合孩子身边的事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孩子们树立自信,树立理想,感恩社会。
“王老师讲的第一堂课《要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快乐》,我一直记得。”李晓玲说。
嘉禾县档案局退休干部王慧生一直关注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2011年5月,他接受福利院邀请,担任心理辅导员。每逢节假日,他都会来福利院和孩子们一起过,给他们做心理辅导。
“这些孤儿大多缺乏自信,我要帮他们。我愿发一份微光,点亮他们的天空。”王慧生告诉记者。
李戎彦是2011年3月到福利院担任院长的。他分析,福利院的孩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内向而自卑,但懂事勤奋;另一种是叛逆调皮。
坦坪镇的刘柏祥有点“野”,父母去世,奶奶管不住他。2008年6月被送到福利院,刘柏祥以为奶奶不要他了,更加叛逆。一次,他上学逃课,是李戎彦和李丽英到学校蹲点守候,才把他接了回来。
回到福利院,李戎彦和李丽英打来热水帮他把脸洗干净,把脏衣服换下来,又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吃完面,李丽英挨着孩子坐下,轻声细语讲哥哥姐姐成长的故事,告诉他,福利院就是家,每一个人都不会被抛弃。
许久,刘柏祥抬起头:“我可以叫你妈妈吗?”李丽英笑着点头。柏祥一头扑进“妈妈”怀里。
后来,刘柏祥到工厂学习不锈钢焊接技术,每个月挣的钱都会拿出一部分给奶奶,还经常回福利院看“妈妈”。
曾让李戎彦头疼的还有王祺杰。读初三的王祺杰成绩直线下降,甚至夜不归宿,老师打电话来反映情况,李戎彦就偷偷跟着王祺杰,这才发现他去了网吧。
李戎彦做思想工作,王祺杰听不进去,干脆连福利院也不回了。李戎彦带福利院工作人员到他亲戚家走访,又请来儿童心理辅导老师。“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对待他们,只有努力,没有放弃。”李戎彦说。
王祺杰没有辜负福利院叔叔阿姨的期盼,戒除网瘾后,被学校保送到嘉禾县一中。
“我们是一群幸福的孩子”
福利院有个花池,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玫瑰、菊花、茶花,品种不一,都很漂亮。
这些花儿都是从福利院走出去的孩子种下的。他们每次回福利院,都带回一些花种,希望这个家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温馨。
“每年都有孤儿走出去,有的读大学,有的就业。不管他们是什么职业,不管他们在哪里工作,每一颗星星,都是闪亮的!”李戎彦很自豪。
李阳丽大学毕业后当了“孩子王”,班上有许多留守儿童。李阳丽专门考取了心理咨询师,把心理咨询与教学相结合,出色的工作让她获得了嘉禾县优秀教师的称号。
周利军在福利院长大后参加了工作。每年春节,他都要回福利院,还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奖励正在读书的弟弟妹妹。他与其他兄弟姐妹一起成立了“梦航爱心助学社”。助学社的资金就靠他们每人每天节约5毛5分钱累积起来,一年之后,根据学习成绩和表现,奖励给福利院的弟弟妹妹。
“我们是一群不幸的孩子,我们又是一群幸福的孩子,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周利军说。(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何光红 邓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