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3日 星期六

    统计数据中的全民阅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谈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作者:本报记者 杜羽 本报通讯员 侯力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3日 11版)
    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
    微信阅读群体通过手机微信进行的活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提供)

        每年一进入4月,很多人就开始期待新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近几年,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前夕公布的这组数据,总能挑动起国人的神经。

     

        4.58本。4月18日,在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给出的上百个统计数据中,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这个数字尤为引人关注。有人认为,2015年仅比2014年增加了0.02本,如果按此速度缓慢增长,中国在阅读量上追赶欧美发达国家将变得遥遥无期。但也有人认为,不能只把目光放在纸书阅读上,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比2014年上升5.9个百分点,更是2009年的2.6倍,数字化阅读增长的意义不可小觑。

     

        无论是喜还是忧,国民阅读调查已经成为分析全民阅读现状、推动全民阅读开展的重要依据。作为调查团队的负责人,同时也是从事出版研究30余年的学者,魏玉山对这些数据也有着自己的判断。

     

    ■增减之中看变化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始自1999年,起初每两年公布一次,2007年以后改为每年公布一次,如今已进入第十八个年头。

     

        回顾近20年中的13次调查,魏玉山发现,我国成年国民的图书阅读率走出了一个U字形的曲线:1999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元年,图书阅读率为60.4%,是历年来的最高值,此后一路下行,2005年跌至谷底——42.2%。2006年,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等11个部委面向全社会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图书阅读率开始逐年回升,2015年升至58.4%,但仍略低于1999年的数值。

     

        与阅读率的U字形路径不同,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从1999年的4.35本到2015年的4.58本,是有所增长的,2013年还出现过4.77本的高点,但总体来说增长幅度不大。即使将纸质图书和人均3.26本的电子书阅读量相加,仍然不足8本,不论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相比,都还存在一定差距。

     

        近20年来,变化最为显著的,无疑是数字化阅读。魏玉山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数字化阅读介质发生了巨大变化。1999年的第一次调查显示,当时只有3.7%的人使用互联网,数字化阅读的概念在问卷中甚至还没有体现。而根据2015年的调查,国民的上网率已经超过70%,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64%。

     

        “早期的数字化阅读主要是通过电脑,其他的阅读形式只占很小的比例。2015年,60.0%的成年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8.8%的人使用电子阅读器,使用Pad(平板电脑)的占到11.3%,还有2.1%的人用光盘阅读。”魏玉山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手机为代表的阅读终端已经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要媒介。

     

    ■微信阅读猛增是喜是忧?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一小时,达62.21分钟,比2014年增加28.39分钟,“微信”“听音乐”“手机QQ、飞信”“看视频”等活动为成年手机阅读接触者的首选。读微信也是阅读吗?这个结果让质疑浅阅读的声音再次出现。

     

        “在我看来,读总比不读好。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9.6%,还有很多人没有阅读。”魏玉山认为,不能把数字阅读简单地等同于浅阅读。几年前,他就曾撰文指出,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阅读习惯不同。现在,已经有相当多的纸质出版物进行了数字化加工,成为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阅读的数字作品,数字内容既有来源于传统出版的部分,更有网络原创的内容,并且网络原创的作品远远多于数字化的传统出版作品,因此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数字化的阅读比纸质阅读内容更加丰富,这是技术发展的必然。

     

        “根据我们的调查,2015年我国成年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次为每天2.67次。就我个人的感受来说,身边的朋友每天看微信的频次远不止3次,但这是针对全国的情况进行的统计。”魏玉山说,从城乡来看,城乡居民微信阅读时长相差不大。其中城镇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为44.06分钟,而农村居民的微信阅读时长则为44.57分钟,略多于城市居民。这或许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书报刊等纸质阅读条件相对欠缺的农村地区,数字阅读可以成为农民增加阅读量的重要手段。

     

        与此同时,还有一组数据耐人寻味:在对我国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调查中发现,2015年有57.5%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0.2%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27.0%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4.1%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还有1.2%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在魏玉山看来,人们没有必要为数字化阅读的增长太过担心,这组数字正说明了纸质书的生命力。

     

    ■数据中蕴含期待

     

        国民阅读调查把全国阅读状况的全景图展现在人们面前,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

     

        2015年,对全国未成年人图书阅读量的分析发现,2015年我国0~8周岁儿童图书阅读量较上一年有所增加,9~13周岁和14~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较上一年有所减少。其中,我国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21本,比2014年减少4.92本;9~13周岁未成年人的人均课外图书阅读量为7.62本,比2014年减少1.18本;0~8周岁儿童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34本,比2014年增加0.78本。为何9~17周岁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减少?对此,尚未有相关研究结果公布。

     

        4月20日,江苏省发布了该省2015年的居民阅读数据: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88.4%,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93本,阅读电子书3.54本,均高于此前公布的全国数据。目前,像江苏省这样针对本地进行阅读调查的省市还不多,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未公布各地的具体数据。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阅读情况有多大差距,尚不得而知。

     

        魏玉山说,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问卷设计、调查方法、样本数量、评价机制等多年来不断发生变化。

     

        2016年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建立全国性的书香社会指标体系,并定期评估和发布。魏玉山认为,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可以成为书香社会指标体系的一项基础指标。但无论指标如何制定,政策如何执行,最终都是为了提升阅读数量、阅读质量,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本报记者 杜羽 本报通讯员 侯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