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0日 星期三

    长江经济带 新生态 新景观

    凭江绘出绿意盎然

    ——江苏克服特殊省情探索生态保护新路

    作者:本报记者 陈旭 郑晋鸣 苏雁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20日 03版)
    南京江宁区黄龙岘村宴湖雅园。 本报记者 闫汇芳摄

        江苏,滨江临海,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江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均居全国前列。然而,江苏也有着“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面积污染负荷高”的特殊省情。在实践中克服制约,江苏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探索环境保护新路,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成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的亮点,描绘出一片绿意盎然。

     

    让绿色发展成为共识

     

        又是一年春来到,江海大地的绿色一天天增多。这绿色来自8000万江苏人民的共同努力,从政府的倒逼机制到企事业单位、市民的自发行为,如今的江苏自上而下,将绿色发展看作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事。

     

        南通市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为了清水长流,早在2009年南通就在江苏省首推“差别水价”,对评为红色和黑色的企业加征污水处理费。2014年红色企业污水处理费加收标准每立方米从0.3元提高到0.6元,黑色企业从0.5元提高到1元。

     

        在被评为红色企业的南通华联纺织印染公司,总经理阚军说:“2015年企业被评为红色企业,一年仅污水处理费就要多交约40万元。2016年企业已投资污水处理设备逾百万元,希望通过提标减排,让我们摘掉红色的帽子。”

     

        这种通过价格杠杆和经济手段来促进环境保护,推动企业治污减排、改善环境行为的新型手段得到广泛认可。今年2月,江苏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等5部门共同制定的《江苏省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正式发布,把南通的这一做法在全省推广。

     

        而在张家港市,已经有很多企业自发投入资金上马环保节能项目。打造“花园式”的绿色钢城,是年产800万吨的江苏永钢集团的发展目标。5年来,永钢累计环保投入45亿元,建设包括烧结烟气脱硫、固废和污水处理、粉尘防治等200多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节能环保项目。这些项目年节约标煤约45万吨,减少固体废弃物约100万吨,减少废水排放约400万吨,减少废气排放约9660吨,减少粉尘排放约7800吨,实现了清洁生产,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永钢在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为当地百姓守卫绿色家园,从目前环境治理结果来看,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永钢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吴耀芳告诉记者。

     

    绿色发展考验城市管理

     

        2015年年底,《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提出“十三五”时期江苏要在打造“环境美”上取得明显突破。《建议》明确指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地上地下空间复合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综合管廊建设行动计划。

     

        地下污水处理,成为科学合理利用地下空间的有益探索。在张家港市金港污水处理厂,没有臭味和嘈杂的环境,有的是精致的绿化、清澈的水池,俨然一座市民公园。水池中的水就是处理过的污水,其中还能养鱼。沿着地下通道走入地下10多米,才能看到进水、曝气、沉降、过滤等各种污水处理设备。金港污水处理厂主任许海峰告诉记者,这是全国第二家、江苏省首家“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水质达到甚至优于国家一级A类水标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污水处理厂建设均采用地上式,但随着城市化水平和对环境要求的提高,特别是对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大城市来说,污水处理厂建在地下将成为大型城市污水治理工程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在徐州,则针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大力修复生态,造就“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绿色城市。

     

        徐州是全国重要老工业基地,采煤等重工业曾经导致了土地塌陷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徐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只有通过绿色发展、科学发展才能建设宜居生态环境和美好城市。秉持“节约型园林”“海绵城市”等建设理念,徐州以城市生态修复和老旧城区改造为切入点,实施了“二次进军荒山”“露采矿山生态治理”“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有机勾连了徐州自然山水和绿地资源,让城市融入大自然。

     

        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次命名了徐州等7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住建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赵泽生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更加注重城市生态功能的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综合水平的提升、城市为民服务水平的提升。”

     

    绿色发展打造最美乡村

     

        当一些乡村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引发一系列问题时,南京市江宁区却走出了一条乡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道路。谷里街道周村牛首山脚下“世凹桃园”、横溪街道甘泉湖社区“石塘人家”、汤山街道孟墓社区“汤山七坊”、江宁街道朱门社区“朱门农家”、东山街道中前社区“东山香樟园”,是江宁区通过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打造出来的五个都市生态休闲旅游示范村——“五朵金花”。

     

        在成功打造“五朵金花”后,江宁区以新“金花村”的规划建设为载体,加快推动全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江宁黄龙岘是一个令人向往的“金花村”。这个坐落在重峦叠嶂中的小山村临水而居,品黄龙岘茶、吃农家饭已成为游客到访的重要内容。

     

        同样注重乡村环境整治的,还有淮安洪泽县。在白马湖区域,小院悠悠、流水潺潺,青砖青瓦、古色古香,集聚水乡元素和水乡生态的特色民居,给人以时空倒转、村在画中的感受。洪泽突出因地制宜、彰显水乡特色,古村落保护型、旧村庄改造型和新农村新建型的“三型”村庄在水乡洪泽跃然而出。

     

        从2012年起,江苏省全面实施以村庄环境整治行动为重点的“美好城乡建设行动”,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完成全省近20万个自然村、3000万农民群众受益的环境整治任务。2015年年底,国家环保部在江苏省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推介了江苏在农村环境整治方面的经验。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如今,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正在江苏大地展开。

     

        (本报记者 陈旭 郑晋鸣 苏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