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

    支教,高原绽放“彩虹花”

    作者: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王雯静 李秀娟 《光明日报》( 2016年04月12日 08版)

        陈敏媛是华东理工大学第十七届支教团来甘肃定西支教的老师,2015年8月,她们一行六人,从上海出发,来到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明德中心小学。

     

    收作业是一场“持久战”

     

        明德中心小学全校有108个学生,人数最多的班级有26人,最少的只有9人,9位老师几乎教授了所有课程。

     

        陈敏媛刚来的时候,收作业就成了她面临的第一大难题。“26个学生能收上来10本就很不错了!”她告诉记者。

     

        原来班里大部分学生的家长白天都要在田里干活,晚上回家都很晚了,很难有时间去监督孩子完成作业,而这个年龄的孩子,大多没有自制力去主动写作业。

     

        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收作业就成了陈敏媛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她通过一些奖惩制度,鼓励孩子们完成作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比起上学期,这学期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作业基本上可以收齐。”陈敏媛说,“可是不要以为学生今天写了作业,明天就一定会写作业,收作业是一场‘持久战’。”

     

    “物资银行”塑造孩子正确观念

     

        “物资银行”是陈敏媛来到明德中心小学的一大“发明创造”。

     

        陈敏媛刚来的时候,发现孩子们大多都没有很保暖或者很新的衣服。于是,她把这里的情况发到朋友圈。很快,她的朋友帮忙在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募捐到了1000多个包裹,都是很新的衣服、书本、文具。

     

        不同于一般的直接把物资发到学生的手里,陈敏媛设计了一个“物资银行”。

     

        “物资银行”,顾名思义,就是将募捐来的物资储存起来,学生需要通过“货币”去兑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当然,这里的“货币”不是指钱,而是积分,学生平时的表现,包括交作业的情况、卫生、纪律等各个方面,都会直观地通过加分的方式呈现出来。每到周五的时候,孩子们都会拿着自己这一周的积分去兑换物品。

     

        “直接把社会的捐助给孩子,会让他们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因为我穷所以获得帮助就是理所应当的,这对他们的成长不利。所以我们想用奖惩的方式,让孩子形成比较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明白这些东西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陈敏媛说。

     

    用爱浇灌“彩虹花”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陈敏媛发现,这个年龄的孩子在阅读过程中更能接受图画,而非文字。于是,给山区孩子建“绘本屋”的想法在她的脑海中浮现。

     

        如果一个孩子在14岁之前产生不了阅读的兴趣,这辈子可能就不会有阅读的兴趣。所以,从绘本切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不失为很好的方式。

     

        今年3月8日,陈敏媛的“彩虹绘本屋”开始施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山区孩子在图画的世界里享受阅读,接受知识。

     

        “乡村教育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坚守,而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乡村孩子群体,并把外界更多的资源引进来,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陈敏媛说。

     

        在海拔3000米的黄土高坡上,“彩虹花”正在绽放,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帮助山区里的孩子们接触新鲜的知识,用绘本故事去发掘孩子们的故事。

     

        (本报记者 宋喜群 本报通讯员 王雯静 李秀娟)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