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西安3月23日电(记者张哲浩、杨永林)记者从陕西省文物局获悉,考古人员对陕西省富平县银沟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确认银沟遗址为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发现各类遗迹1910处,其中窑炉318座,采(征)集到瓷器863件。这次考古发现或将改写中国陶瓷史。
从2012年起,陕西省文物局委托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对富平县银沟遗址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确认了银沟遗址面积为2.3平方公里,遗址内遗存有古城遗迹、古窑炉遗迹、古墓葬遗迹等。在文物调查过程中,采(征)集到瓷、陶、石等质地各类型标本980件,其中瓷器863件,种类十分丰富。
陕西省文物勘探有限公司会同浙江大学文物保护与鉴定中心等单位进行科技考古,确认陕西银沟遗址是唐中晚期至北宋时期中国北方非常重要的制瓷窑场遗址,银沟遗址出土的瓷片标本具有唐末—北宋早期的文化特点。该遗址出土的实物标本无论是白瓷、青白瓷还是青瓷和黑瓷,其原料都可以就地取材,这里具有制造各类瓷种所必需的全部原材料。这里的窑工从五代时期已分别掌握了胎、釉的二元,包括二元以上配方技术。这项技术比景德镇窑运用二元配方技术(元代)早了近300年。该窑场曾同时生产青瓷、黑瓷、白瓷和青白瓷,以青白瓷水平最高。该窑场发现之处还发现瓷土,这与中国唐宋时期窑场设立在原料产地的习惯相符。从工艺学的角度分析,该遗址出土的标本,不论是青瓷还是白瓷,胎薄、均匀、圈足十分规矩。器型丰富、规整,说明工具、模具水平高超,辘轳车精度高。特别是一类青白瓷,胎体细腻,瓷化程度整体较高。其透明度、胎体之白度、强度、烧成温度等等均已达到明代景德镇窑的最高水平。特别是白瓷(青白瓷)的技术水平属当时最先进的水平,这在中国陶瓷史上是罕见的。可以说,银沟遗址出现的窑业生产在中国陶瓷史上应有其重要的地位。
考古专家认为,通过科学考古研究探讨文献记载中的唐代“鼎州窑”、五代“柴窑”与富平银沟遗址的关系,有望揭开尘封千年的“鼎州窑”之谜,有望破解天下第一窑“柴窑”之谜,从而改写中国陶瓷史。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