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3日 星期三

    在历史的细节中探问城市未来

    ——上海修志人的故事

    作者: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23日 05版)

        刚刚颁布的国家“十三五”规划,把“加强修史修志”列入其中,“编好地方志”也纳入了上海“十三五”规划。

     

        “一邑之典章文物,皆系于志”。方志流传绵延千载,是一个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修志不仅具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存史价值,更可起到以志为鉴、启迪后人的作用。在上海,有一群修志人,板凳一坐十年冷,从大量档案资料和鲜活的细节中,蓖梳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还原激荡人心的历史进程,从中探问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地方志里的“上海故事”

     

        上海素有修志传统。在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记者查阅了上海第一轮修志的部分成果——10部县志、12部区志和100多部专志,合计130多部、15000万字,并以此为基础,编撰出版了10册、46卷、1100万字的《上海通志》。上海第一轮修志记述了上海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记录了上海从无到有发展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要面向未来30年,理当回望过去30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洪民荣告诉记者,把握上海的发展,既要认识当下的发展环境和态势,也要知道过去的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迁。2010年,上海开始了以1978—2010年为上下限的二轮修志工作,这是对上海改革开放30多年来进程的一次全面、系统、完整和真实的记录,也是上海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记者了解到,二轮修志分为上海市志、上海市级专志和上海市区县续志三个系列,规划245部。这也是全国各地规模最大、涵盖领域最广、内容最全面的志书规划。截至目前,已有《上海市志(1978-2010)》分志、分卷140部,市级专志43部启动编纂工作,区县续志有序推进,总体进展良好。其中,《上海世博会志》也完成全部编纂工作,将正式出版。

     

    耐住寂寞,打造精品

     

        规模庞大的修志规划背后,是一代代修志人智慧和辛劳的累积。有人笑称,地方志是“四苦”全书,辛苦、清苦、艰苦、痛苦,但在修志人眼中,苦中乐无穷。

     

        “愚谷邨”还是“愚谷村”?这是上海市静安区的一处居民区。一字之别,在修志人眼中绝非小事。他们咬文嚼字,一字一句精雕细琢。查询资料,走访当地老人。结果发现,“邨”特指城区中的社区,区别于传统意义的“村”,不能随便通用,应该是用“愚谷邨”。

     

        松江区在修志过程中,在时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谭其骧教授的热情帮助下,先后查实了上海地区春秋时期至秦初地属长水县、至秦始皇三十七年改为由拳县辖属。这纠正了上海地区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筑华亭”的史料错误。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上海地方志在点滴积累中完善起来。在上海修志人看来,修以致用,不能单纯为修志而修志,更要有耐得住寂寞的勇气和承受艰苦的心理准备,打造出志书的精品佳作。

     

        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关口,上海推进修志工作,是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现实需要,是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正本清源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弘扬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

     

    修志为用、修用并举

     

        存史、育人、资政,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修志的过程,是对一个地区地情的一次系统、全面、深入的大调查。记录成就、梳理轨迹、总结经验、分析得失,为科学决策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在这一过程中,还能积累不可替代的地情数据库、信息库和资料库,为现实发展服务。在上海静安区安康苑动迁基地,拆迁办同志为了给居民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专门从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网站(www.shtong.gov.cn)下载了有关新式里弄、旧式里弄等房屋知识,制作成墙报,起到了很好的决策咨询和服务社会作用。

     

        修志为用、修用并举,是上海地方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委员董云虎强调:“要深度挖掘资源,生产提供丰富的地方志文化成果;要加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方志的智库作用;要推动互联网+,不断提高地方志服务社会的覆盖面。”

     

        上海正多角度全方位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成果,加快地方志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建设具有综合性、史料性、文献性和信息化程度高的地情资料中心,发挥地方志地情资料收集、整理、展示和使用的独特作用,把传统的修志工作与“修志问道、以启未来”紧密结合起来,引导社会积极“读志”“传志”“用志”,用历史的智慧助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更好地为改革发展服务。

     

        (本报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