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9日 星期六

    技巧取代不了真情实感

    作者:高璇 《光明日报》( 2016年03月19日 09版)
    高璇 人物素描:郭红松

        现实主义应该有两个必要的属性。一是对于当代社会现实的反映,直面社会现实,包括尖锐的问题;另一个就是主人公能表达当代人物的生活质感、情感诉求及其理想和人生追求。这些都来源于真实生活,跟生活息息相关,而不是架空和悬浮的。我认为至少要符合这两个条件,才能称得上是现实主义题材。

     

        现在业界有一个比较大的创作类型,叫现代题材,包括生活剧、言情剧、青春偶像剧等等。现在的现代题材类型已经夹杂了很多内容进来,范围不断在扩大,但是从内涵和质量上看,却是越来越不接地气,越来越“悬浮”。所谓“悬浮”,就是指生活质感被抽空,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而营造出一种纯偶像化、纯幻想化的创作倾向。当下很多穿越剧大行其道,就是例子。所以这两年国产影视剧的创作,尽管在现代题材方面似乎更加丰富,但我认为却越来越远离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

     

        我从年轻编剧成长为成熟编剧的过程,其实跟国产电视剧的发展是同步的,也就是中国电视剧繁荣发展的十年。在我印象中,2011年以前,几乎每年都有现实主义力作出现,无论是生活剧,还是社会现实剧,甚至一些反映尖锐问题的行业剧,比如律政剧、医疗剧,都有代表作品涌现,质量也很不错。但是2011年之后,网络化、年轻化的审美需求开始倒挂引导电视台的采购跟行业制作。所以据我观察,近几年的影视剧创作在现实主义题材方面是急剧萎缩的。

     

        首先是因为现在整个行业——从电视台到制作公司——都试图与视频网站展开竞争,从而迎合网络观众的口味,并自我束缚。这两年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影视公司开始频繁地限制编剧创作,即便是比较有话语权的编剧,在创作类型方面,也被要求要么写古装、玄幻剧,要么写穿越、偶像剧。发行方并不青睐过于现实主义的作品,而这种创作导向会直接影响每一个编剧的创作。这就是我们的创作者所面临的一种无奈的市场导向,且这一倾向近年来尤为严重。

     

        其次,则是因为编剧在创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搬弄技巧、脱离现实的现象。我前段时间去海外下生活,亲自采访、接触了大批留学生,与他们面对面沟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孤独。那种远离祖国、远离文化母体的孤寂感,绝不是闭门造车可以摹写出来的。诚然,凭一名专业编剧的技巧,在相近题材中制造剧情冲突并没有太大问题,但其成色却和触摸现实后的作品天差地别。

     

        所以我认为,不管写什么,都一定要扎根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的营养。同时,创作者在作品中还要传播出正能量,给人以好的引领而非坏的影响。比如反腐现在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文艺作品应加以反映,但在表现的形式上,我们不是去直接展现一些官员如何贪腐,而应当以正面的导向切入现实,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我觉得这是一部现实主义文艺作品应该而且能够做到的。

     

        (鲁博林采访整理)

     

    作者简介

     

        影视剧编剧,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电视剧《别了温哥华》《我的青春谁做主》,电影《赵氏孤儿》《触不可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