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中国与世界的联动将更为突出,中国影响世界的动能将更为强劲,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更为紧密。中国外交将举全力,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和平环境,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新秩序。“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贯穿中国外交的一根主线。中国相继与东盟、周边、非洲、拉美等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将“命运共同体”理念扩展至世界。“命运共同体”突出了对人类共同利益和文明发展的尊崇。中国认为人和人之外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对立、零和与突变的关系,而是协调、相互拥有与连续的关系。十三亿中国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将给世界新秩序的形成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中国致力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为世界发展打开更大的空间,为世界和平提供更充足的保障。“十三五”时期的中国外交将继续推动中国梦的落实,并积极保持与亚太梦、世界梦的联动。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强全球发展能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有别于历史上的“马歇尔计划”,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搞集团对抗,是新时期面向全球的新型发展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以增强沿线国家的发展能力为宗旨,包含着中国对内部发展和外部环境联动的主张,即如果没有周边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也不可持续。“先富”的中国应该带动周边地区“后富”的国家,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沿线国家将拥有新的合作平台和更广泛的共识,特别是像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这样的新投融资平台,为积极实施对接战略的沿线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和合作机会。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带去信心,通过地区合作,减少外部摩擦,扩大发展的外部机遇。
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目前,世界经济面临艰难复苏,其原因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结构性因素。多数人同意,美国缔造并维持的一套国际经济制度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反映新的世界经济现实,特别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需求。为此,改革并完善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将是世界经济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必由之举。
中国不仅将继续推动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也将完成一系列双边和跨地区的超大型区域投资贸易协定谈判。中国还将提升在IMF的份额和投票权重,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稳定全球金融体系作出重要贡献。鉴于“十三五”期间中国推动经济增长有赖于服务业和“互联网+”的新经济,中国将在有关互联网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上作出新的努力。此外,中国已经成为资本输出大国,对正在形成中的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也将发挥显著影响,提升保护海外经济利益的能力。
建设新型大国关系,维护二战后国际秩序。目前,国际体系的主导者还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对国际体系仍有决定性影响,而缠绕在西方战略决策者心中的国际政治魔障之一是“修昔底德陷阱”,认为崛起国和守成国之间终有一刻会发生大规模暴力冲突。中国是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但显然不认可也不会接受这种“宿命论”,而是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仍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内社会,而不是对外扩张。至“十三五”末,中国的人均收入才超过1万美元,离美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西方近代历史上的崛起国与守成国,其人均收入均属世界领先。一定程度上,国民收入在短期内的迅速接近,加上执政者疏于管控国内局势,导致急速对外扩张,引发大国间冲突,严重恶化国际秩序。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不会遭遇这一困境,中国仍然是二战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
传播五大发展理念,重塑中国发展形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新认识,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式。
于世界而言,遵循五大发展理念的中国将呈现出新的形象。中国将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创新性大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大幅度增强。通过协调发展,中国的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不平衡问题将得到显著改善。绿色发展将提高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匹配性,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贡献。开放发展则意味着中国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更多机会,包括更开放的市场、更优化的资源和更完善的规则等。在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下,中国的发展将让各国和地区更多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
坚持正确义利观,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在国际舞台上,强调道义和正义是大国气象的体现。中国在国际合作中,一贯注重义利并举、义利兼顾和义利兼得。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中国正在不断扩大朋友圈。
在去年12月举行的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不仅坚守二氧化碳减排的诺言,而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援助,是建设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的有力体现。随着中国实力地位的上升,中国也将承担必要的安全义务,更加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与此同时,中国也将越来越认识到,如果要成为一个举世公认的新型大国,中国也必须“免费让一部分国家搭车”。
拓展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丰富外交内涵。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传统外交已经让位于更富内涵的新型外交。地方政府,企业、协会、大学和智库等民间团体,乃至于普通公民都有参与外交的机会和能力,这种新型外交为改善国家关系、巩固传统友谊和提升中国影响力作出贡献。
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离不开民众的支持。在世界经济低迷、转型加速的态势下,各国政府面临更为紧迫的民意压力,做好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有助于丰富中国外交内涵,也将促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维护中国海外权益。今后五年,中国将实现进口10万亿美元、境外游5亿人次、对外投资1万亿美元的目标。这样大规模的“进出”,是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确保这种超级规模的“进出”安全,将是中国外交的重大任务。
“十三五”时期,中国可通过共商、共建和共享的原则,切实提升海外权益保护。在涉及中国利益集中的地区,响应当事国的需求,可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保障能力的相关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外交也要增强对各类地区和国别风险的识别能力,与他国分享有关安全领域的信息。
按照“十三五”时期的目标,至2020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即分别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和4.2万元人民币。按照IMF公布的数据,以市场汇率计算,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总量将净增加5.7万亿美元,大致相当于2010年的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也将上升至17.8%。纵观历史,在五年内实现这样一种增量前所未有,将给国际体系带来重大影响。“十三五”时期中国外交的任务,除了维护一个中国经济增长所需的外部环境之外,还要积极应对中国自身进一步发展给国际体系带来的影响。
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的新年贺词中说,“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十三五”时期,中国外交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中心,构建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全力营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推进全球共同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研究院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