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边疆少数民族“直过区”是建国初期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地区,整体贫困程度较深。为此,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马开贤委员在今年全国政协会上,提交了加大对“直过区”少数民族扶贫力度的提案,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请问您为什么关注“直过区”少数民族的脱贫问题?
马开贤委员:云南25个少数民族中,有9个少数民族的全部人口和10个少数民族的部分人口生活在“直过区”,其中列入全省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就有111.6万人。“直过区”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于一身,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
记者:云南“直过区”少数民族的贫困程度究竟有多深?
马开贤委员:云南“直过区”少数民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滞后。截至2015年底,仍有28个自然村不通电,1259个自然村不通公路,2323个自然村没有安全饮用水,1036个自然村不通广播电视,446个自然村不通电话,331370户没有抗震安居房;教育发展落后,劳动者素质低,人均受教育年限还不到6年;现有的卫生医疗条件达不到基本需要,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现象时有发生;民族文化流失严重;扶贫政策针对性不强,存在“一刀切”的现象。
记者:您在提案中提出了哪些帮助“直过区”少数民族脱贫的建议?
马开贤委员:我有四点建议:一是请求国家参照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和方式,将“直过区”纳入国家专项扶持范围,优先对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倾斜支持。二是请求国家增加对云南“直过区”少数民族的扶贫资金投入,提高整村推进项目补助标准和异地搬迁人均补助标准。三是请求国家进一步动员国有大中型企业与“直过区”结对帮扶、对口帮扶,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产业扶持资金、银行贷款贴息资金的支持力度。四是请求国家加大对“直过区”的教育投入,优先实施14年义务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全覆盖。
(本报记者 张勇 任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