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在我国产业界广为流传:中国轿车业引进合资近30年来,丢了市场,技术也没有得到,“以市场换技术”被证明失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告诉记者:“在下一个30年,中国汽车产业可能翻身,智能汽车产业化有望实现‘技术换市场’。”
我国实现了世界首次商用客车无人驾驶
2015年8月,一辆宇通大型客车从河南省连接郑州市与开封市的城际快速路——郑开大道城铁贾鲁河站出发,在完全开放的道路环境下,途经26个信号灯路口,自主完成跟车行驶、自主换道、邻道超车、路口自动辨识红绿灯通行、定点停靠等一系列试验科目,行驶32.6公里,最高时速68公里,顺利到达指定终点。“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商用客车无人驾驶,国外媒体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李德毅说,在此之前我们在京津高速公路、北京园博园进行过测试。
在李德毅看来,智能车其实是一种轮式机器人,借助一系列智能感知等手段,可以代替人类实现驾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可大大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纠正司机错误的驾驶行为,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率。
“智能汽车是‘中国制造2025’的亮丽名片,也是我国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的亮丽名片,整车价格上不封顶,智能驾驶对汽车行业不是灾难而是福音。”李德毅强调,智能汽车产业给社会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影响不可低估。
智能化商用客车将率先实现量产
目前,汽车智能化正在世界各国加速应用,谷歌公司和通用汽车集团在智能汽车研制上发力已久。“在智能汽车产业链中传感器和驾驶脑的性能尤为关键,我们在这方面有十多项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我们有信心占领市场”。李德毅表示,用户不会购买昂贵的、简单改装后的试验用车,整车厂商的智能车已经上路行驶,智能车研发正在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李德毅认为,国内外智能驾驶示范项目会越来越多,由于智能汽车的价格比普通汽车要高很多,所以智能商用车将率先实现产业化,比如快速公交、商务大巴、公路列车物流等,其商业运营模式会改变城市和社会的组织形态。“在智能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上,无论哪一家企业,违背产业生态将难以崛起,也不可能茁壮成长。”他透露,济南和郑州正在着手智能化快速公交的项目运营,2017年底,将会有十几辆商用客车投入测试。
汽车进入人类生活已有130多年来,车辆动力学早已相当完善,为智能汽车的自主驾驶和双驾双控奠定了基础。“人与车的关系类似骑士与马的关系,人一定要合理干预智能汽车,人机协同共驾势在必行。”李德毅最后强调,道路信息化有助于智能汽车工程化的实现,但重点还是要放在车的智能上。(本报记者 叶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