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举行数字货币研讨会,作为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区块链,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虽然很多人对区块链还不够了解,但相关专家表示,该技术或将广泛融于金融、医疗、公证、通信等领域。这些融合将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该技术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通过采访业界专家,记者试图揭开区块链技术的神秘面纱。
区块链犹如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
谈及区块链技术,便不得不提比特币。很多人都知道,电子货币比特币并不依靠特定的货币机构发行,而是通过特定算法的大量计算产生。事实上,真正支持比特币的核心便是区块链技术。
看不见、摸不着的比特币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运作?业界流传的解读是:可以把区块链看成是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通俗来说,该技术可被理解为全体参与记账的技术,过去人们使用一台台中心化的服务器记账,而在区块链技术系统中,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记账,并共同认定记录的真伪。
“通过这项技术,即使没有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互不信任的双方也能实现合作。简而言之,区块链类似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计算机博士方亮说。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创新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负责人杨东认为,各方参与记录、存储信息的区块链技术采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结构,节省了大量的中介成本,能更好地确保数据安全;同时,它拥有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可以有效解决数据追踪、信息防伪等问题。
将成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
虽然区块链伴随比特币出现,但该技术的衍生价值已超越了数字货币。北京微智全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李岩多年关注区块链技术发展,他表示,这项技术应用最早发端于金融领域,也是其产生深刻影响的领域。
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国中央银行、瑞士银行,以及一些保险、期货公司,都在争相开发区块链技术。方亮介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区块链技术将首先影响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交易数据库等金融基础设施;随后该技术也会扩及一般性金融业务,比如信用体系、“反洗钱”等。
“金融领域支付清算体系将朝着去中心化趋势演进,由区块链技术支持的电子账本是无差错、不可篡改的可靠系统,对支付、清算、交易、确权等都有深刻影响。”李岩说。
因此,业界人士认为,区块链技术可能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下一个风口。随着万物互联程度加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杨涛也表示,区块链将使所有个体都有可能成为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节点,也将促进现有金融体系规则的改良,构建共享共赢式的金融发展生态体系。
区块链技术将影响多个行业
“区块链技术在大数据时代有着广泛的应用。”李岩坦言,目前除了互联网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已在多个领域展开应用,并展现出了大好前景。
比如,医疗保健行业已从区块链技术中收益颇多。现实中患者私密信息泄露情况时有发生,医疗部门的中心化数据库或文件柜式管理已不再是最优选择。现在,飞利浦医疗保健集团等医疗机构正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对患者隐私信息的保密。
另外,区块链技术在法律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杨东提到,一些民事领域时常出现举证定责难的情况,而区块链技术则可以记录下每个步骤,帮助司法机关认定具体责任人。
“尤其在涉及资产领域,无论是房产、汽车等实物资产,还是健康、名誉等无形资产,都能利用该技术完成登记、交易、追踪。可以这样说,任何缺乏信任的生产生活领域,区块链技术都将有用武之地。”杨涛说。
不能过于“神话”区块链技术
即使具备了种种优势,也并不意味着目前区块链技术成了“万金油”。杨涛坦言:“现阶段还不能对区块链技术过于‘神话’。在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它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杨东也表示,从具体应用来看,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究竟何时能广泛推出还是未知数;此外,现在区块链技术本身还不够成熟,技术供应商需要向市场证明技术成熟度和应用稳定性。比如,技术容量能否承载数以百亿计的日交易,这将是未来技术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随着互联网发展,具备便捷、高效、低成本优势的区块链技术,将给多个信息不对称的传统行业带来颠覆性影响。杨东也提到,每项新技术的出现都会对传统模式形成挑战,也将给监管机构带来许多不适应,因此也需要市场的统一规范。
“我国政府对区块链技术一直秉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虽然目前面临诸多瓶颈,但相信随着技术深入以及交易价值链和参与主体的变化,与新技术相关的法规建设将逐渐完善。”李岩说。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