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路径

    作者:王霞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7日 13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重申了依法治国对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的理念中,法治思维是实现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意识基础和精神条件。法治思维是与人治思维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指的是将“规则意识”运用于观察、分析、处理问题过程中的一种逻辑化理性思维方式。法治思维的核心是“信仰法治、遵守规则”。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应该坚持以下路径:

        法治教育常态化。人的思维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个人头脑中自发形成,而是后天学习与培养的结果,因此,法治教育是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首要环节。而思维习惯的培养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较长的过程,将法治教育推广至基础教育的环节,不仅在时间上保证教育的持续性,更能在意识萌芽环节将法治思维根植于人们的头脑中,实现法治教育的目的。

        具体而言,“法治教育常态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法治教育的根本目的。一直以来,我们将法治教育的目的局限于守法教育与预防犯罪的层面。然而,从本质上看,培养公民遵守规则的价值观与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方为其最根本的目的。明确目的是法治教育常态化的原点。第二,法治教育应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法治教育应根据人类成长与思维养成的基本规律,在不同的阶段采用符合教育对象发展阶段特征的教育方法。例如,在幼儿阶段,通过有意识的规则游戏来引导儿童形成“遵守规则便有好的结果”这一模糊的感性认识;中小学阶段可以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巩固对“规则、权利、义务、平等”等法治观念的理解;在大学阶段,则可以采取系统讲授、理论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法治观念、增进理解。第三,应建立以教育对象为核心的教育模式。要真正实现法治教育常态化,有必要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对象视为真正的独立主体,教育者应以引导式教育为主,鼓励教育对象参与、理解、思考我国法治现状,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实现法治教育的目的。

        法治实践公开化。法治中国归根到底要通过具体的实践体现出来,法治实践主要包括立法实践、司法实践和执法实践。法治实践公开化指的是通过透明、公开的方式完成法治实践工作,让社会公众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实践过程。法治实践公开化,一方面可以通过鲜活的个案对广大群众产生直观的影响,带动个体运用法治逻辑来思考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法治思维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监督形成舆论压力,促使立法、司法与执法者进一步巩固和完善自身的法治思维。

        法治实践公开化的具体要求有:第一,法治实践过程公开。让社会公众了解法治实践的程序,通过现实案例普及法治思维。例如在立法过程中,提前公开立法程序,开放听证过程,公示立法草案等;在司法实践中,做到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等。第二,法治实践结果公开。将法治实践的结果作为培养和普及法治思维的现实蓝本展示在公众面前,例如各个层级的立法文件都应该通过官方的公开渠道向社会发布,防止隐形规则的泛滥;司法与执法文书也应该通过权威渠道向社会发布,便于公众查询、了解和学习等。第三,法治实践效果公开。法治实践的效果指的是法治实践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所能起到的警示、预防和治理效果。通过对立法实施效果、代表性案件的社会影响力的跟踪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向公众发布,能够潜移默化地增进社会公众对法治的认同感。

        法治宣传通俗化。法治宣传是通过特定的手段,向社会民众宣传法治理念、法律规范和其他与法治建设有关的信息的过程。法治宣传是培育和养成法治思维的重要路径,其具有灵活、高效等特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掌握和消化资讯的习惯和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法治宣传应该顺应这种变化,运用人们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

        具体而言,法治宣传通俗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法治宣传的渠道多元化。除了公共媒体的传统法制宣讲节目之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与微博、微信、微报等新兴自媒体平台定期推送相关的法律资讯。第二,法治宣传的形式应该活泼多样。法治宣传应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育的形式载体,创新和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思维培育中的积极作用。第三,法治宣传的主体多元化。除了专门的政府宣传部门之外,司法人员也可以通过巡回办案的方式送法下乡,田间地头宣传法治;另外,媒体、文艺工作者及其他人员在经过必要的培训之后,也可以承担起法治宣传的职责,尤其可以吸纳具有一定公共影响力的人士参与到法治宣传工作中来,以法治形象大使等方式吸引人们关注法治。第四,法治宣传的内容通俗化。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设计不同的多元主题,切实将法治宣传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部分,真正实现法治思维的培养和养成。

        司法人才精英化。法治人才在法治思维的培育过程中起到方向引领者的作用,具有极高的法治德性和法治素养的人才队伍,能够构筑最权威、最理性、最具有效能和思维影响力的法治思维引导体系。司法状况是一国法治状况的窗口,培养一批具有极强专业素养和司法道德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才能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树立司法权威,实现司法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产生社会成员普遍信服和遵从的威慑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增强老百姓对司法的信心,增加对法治的信仰。

        实现司法人才精英化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规范的精英化司法人才培养模式,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是司法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基地,法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建立一套系统的从塑造法治理想——夯实法律理论——执行法律实践的培养计划,培养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精英司法人才。第二,建立严格的精英化司法人才遴选机制。司法人才的遴选包括职业准入和职业身份认定两部分,目前,司法考试是司法人才准入制度的基本形式,为实现司法人才精英化,今后的职业准入制度还可以在目前司法考试制度的基础上做出更严格的限制,将正规的专业训练作为司法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第三,采用专业化的精英化司法人才考评机制,通过改革现有的指标考核、数字化管理等量化管理模式,定期对司法人才的各项业绩进行去行政化、滚动式的综合测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才的晋升,实现司法人才精英化。

        (王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