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5日 星期一

    诤友真话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推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作者:何维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25日 11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恶性肿瘤、代谢疾病、精神类疾病等复杂性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加快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尽快推出普惠型高质量药品已成为我国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

     

        医药产业与发展经济和保障民生这两大国家主要目标任务密切相关,是最易受国家政策影响的行业之一。医药产业的发展格局、结构、质量和水平以及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在相当大程度上受国家经济、社会、卫生服务与保障等相关政策制约影响。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之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速产业的发展转型与升级。目前来看,制约医药产业发展的最大阻力还是体制机制不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仍处于多头管理,互有侧重的局面,难免发生相关政策不协调、不配合,甚至出现政策效果相互掣肘的情况;准入机制上,药品招采周期过长,各地招采方式与流程不统一,医保目录更新速率低,创新药物和优质仿制药难以及时进入医保报销目录或招采目录;监管机制上,临床准入时间长,过程监管能力不足,新药注册与入市许可相互捆绑;创新机制上,科研经费不足,转化能力弱,研究平台与产业联盟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社会资本难以有效介入。

     

        医药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统筹的方法来加以解决。并且在统筹解决时,要重点注意抓主要矛盾,同时关注矛盾的主要方面。

     

        第一,从目标导向和发展理念上说,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创新既可提升整个产业的发展动力,又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医药产业而言,不论是创制具有源头创新特征的重大新药,还是研发“me too”“me better”的优质仿制药,都需要提升创造性劳动的比例,并在应用时体现创新的价值权重,如知识产权、市场准入、政府公共产品的购买服务等。

     

        第二,目前制约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并非靠简单的简政放权就能够解决,而要靠科学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的制度建设。要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解决部门间政策不协调、不配合、甚至出现抵消或掣肘的问题,从而使各种政策能够协同配合,形成有力的政策合力。在这一过程中,重点是要继续推动医保、医药、医疗的“三医联动”,这是最终解决相关体制机制障碍的改革方向。在操作层面上,建立“三医联动”的组织保障体制机制势在必行。

     

        第三,在所有政策中,应优先考虑制定医药产业相关产品如药品的使用政策。因为使用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对药物的全研发链和产业链均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国家医疗保障政策、药品招标采购政策均在药品使用政策的范畴内,有较大的改革调整空间。建议以药品招采政策和医保目录的调整入手,以更为明确的政策导向,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

     

        第四,要加强医药产品供给端改革,在原创研究、应用转化等环节中强化安全保障、疗效更佳、使用便利等产品种类更新与功能优化等原则。要进一步加大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十三五”期间对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以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完善体制机制为支撑,继续坚持研制重大产品、满足重要需求、解决重点问题的基本原则,下大力气研发一批重大产品,系统集成一批重要技术,转化应用一批能让人民群众切实分享到改革红利的成果。

     

        第五,要利用“互联网+”的大好机遇,构建合理的医药研发体系。通过大数据系统和信息平台,使得基础性原始创新研究体系与市场化技术产品转化体系既有联系渠道,又能适度分离,并能通过不同的价值指标系统进行评价评估。要更加强调转化医学模式在药物创新中的重要意义,推进现代企业、科研院所与高校等之间协作创新的新模式。侧重某种或某类产品研发的中小型创新创业公司与大型制药企业要在市场条件下做好分工,加强相互之间的技术交易、项目合作及企业间并购重组。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 何维)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