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多起床,赶第一班高铁从北京到上海,下车直奔浦东图书馆给孩子们讲座,晚上飞回北京准备第二天的两场培训。这是“朋朋哥哥”普通的一天。
“朋朋哥哥”本名张鹏,自2003年起从事博物馆志愿讲解工作,周末他不在博物馆,就在去博物馆的路上。已经坚持义务讲解11年的朋朋哥哥,小听众超过了20万人。
如今,张鹏创办了忆空间体验阅读馆,专职博物馆公共教育。
在梦想起航的第一年,“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进50所学校,讲100场公益讲座。”为了完成2015年的宏愿,张鹏的时间表一直排得满满的。“展厅里每次我只能服务几十位孩子,但在学校的礼堂可以服务几百名,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发现博物馆的美好。”
怎样让沉睡在展厅里的历史遗迹,走进孩子们的视野?
“与其告诉他们宫墙是红色的,不如让他们拿着画笔涂一涂。”在故宫博物院90周年庆之际,朋朋哥哥推出的丛书《朋朋哥哥讲故宫》就是一次美丽的尝试——将厚重的历史以儿童的视角表达出来,书中设计了剪切贴画、找不同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环节,让孩子们在参与中、体验中发现博物馆的美好,享受博物馆的美好。
在与小听众的接触中,张鹏逐渐萌生了校内课程与校外兴趣融合发展的思路,从课内知识入手,以新颖的角度在课外引导,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有趣。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他的包里装着全套的小学语文课本。朋朋哥哥精研小学教材,搭建学校教育与课外学习的桥梁,“最后的目标虽然还是学校教育,但是我们希望通过课外的引导,让孩子们知道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对学校教育产生兴趣。”
博物馆里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在张鹏看来,博物馆是我们终生学习的场所,应该让这份历史文化在我们身上传承、延续。十几年来,几乎每个周末和假期,张鹏在博物馆中与小朋友们的“约会”从来没有间断过;带着不同的课程,走进不同的学校,为孩子们讲述中国历史文化;以儿童的视角写书写文,解读厚重的历史。在追梦的路上,张鹏一直奋斗着,努力着,坚持着。
“我不太喜欢听我讲解或讲课的孩子和家长叫我老师,更愿意他们称呼我‘朋朋哥哥’,我就是想做个陪伴孩子成长的朋友。”
这位小朋友们的大朋友还有一个更宏大的愿望:让小朋友们成为知识的传递者!知识因为传递而更有力量。在“朋朋哥哥”的“粉儿”中活跃着一批热衷传递知识的小伙伴——他们在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用孩子的视角为同龄人讲述他们眼中的故事。“孩子跟孩子更亲近,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知识。”
同龄人的带动固然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但张鹏深知对于小学阶段的小朋友,父母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为什么父母不愿意带孩子去博物馆,给他们讲述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并非父母不愿,而是在许多父母眼中,陈列在展厅的只是一些瓶瓶罐罐。父母对这些尚不了解,不感兴趣,怎么能期待他们把文物背后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呢?”张鹏一语中的。
对此,张鹏提出“把家长和孩子放到同一空间学习”。在公开课中,张鹏提倡一位家长带一位小朋友,让家长和孩子在“亲子互动探索式学习”中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孩子听完课,可以给家长复述学到的知识,家长也可以就此跟孩子讨论,家庭中的二次教育对孩子们加深理解很重要。”
为了让家长们参与进来,张鹏在课堂设计上很是花了一番心思。在课程中设计互动、表演的环节,鼓励家长们参与。“我们用一种美好的想法告诉他,在每一个活动中都传达亲子互动的理念,家长总会想尝试一次。”为了更了解家长,张鹏正在加紧筹备成立“家长理事会”,期待让更多父母孩子享受博物馆的乐趣,让父母成为孩子走进博物馆的导师。
谈到未来,张鹏说:“梦想有时候很脆弱。在很多人那里,还没有来得及迈出第一步,就已经被各种想得到、想不到的困难击退了,我不想让自己的梦想徘徊在起跑线上,我希望能给自己老去之后留下更多可以回忆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