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

    我科学家首次绘制南极板块岩石圈结构图

    发现长城站所在的西南极半岛下方存在着一个“低温的异常体”

    作者: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5日 08版)

        本报北京1月14日电 记者袁于飞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获悉,日前,该所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绘制了覆盖整个南极板块的岩石圈结构、厚度,以及地壳厚度等图件。他们最新的研究还发现,在中国南极长城站所在的西南极半岛下方,存在着一个“低温的异常体”,这是一个1000万年前俯冲到南极半岛之下的俯冲板片。以该所研究员安美建为第一作者的相关论文近期发表在地球物理领域权威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上。

        安美建介绍,第四个国际极地年(2007年—2009年)开展以来,国际上在南极实施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然地震观测,对南极大陆深部结构进行探测。作为国际极地年旗舰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在中山站至南极内陆海拔最高的昆仑站之间,部署了一系列极低温的天然地震观测台。

        相关论文的第三作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赵越曾多次参加过中国南极考察,作为主要参加者承担了南极大地构造的研究。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部署在中山站至昆仑站之间的极低温天然地震观测台至今有5个还在工作。国际极地年期间我国南极内陆的天然地震台站数量上超越了欧盟和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观测国。这项成果仅数据的收集和观察就花费了三四年的时间,经过8年努力,中国科学家才在南极大陆及周边地区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结构与地质构造研究中获得重要成果,相关结论是可靠的、科学的。这项工作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和评价。”

        “岩石圈厚度和地壳厚度是判断东南极内陆山系为大陆碰撞形成的重要依据。我们研究发现,整个东南极内陆山系的地壳和岩石圈都很厚,其中昆仑站所在区域是南极地壳最厚的地方。这表明整个东南极内陆山脉应当是大约5亿年前大陆聚合碰撞形成的。”安美建说。

        赵越表示,以安美建为主的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大陆岩石圈和地质构造研究中所取得的这一系列新进展,能使人们首次对整个南极大陆的地壳和上地幔岩石圈有了整体认识。这不仅是南极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动力学等研究必需的基础资料,也是南极冰川和气候环境长期变化研究所需的基础资料,意义重大。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