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1月12日电(记者周仕兴)“‘百部’十年是广西10年的发展史。我从这些散发着泥土香的作品中,感受到广西远程办创作人员对八桂大地的用心,对壮乡人民的爱心,对远教工作的敬心,对艺术创作的痴心和对党的事业的忠心。”在12日举行的广西党员教育电视片“百部”十年研讨活动上,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主席冷冶夫动情地说。
从2006年开始,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反映的远程教育通用版教材过于“高大上”、实用技术教材缺乏针对性、理论性太强、一些节目陈旧过时、本地特色教材不足等突出问题,广西远程办狠抓本土教材、特色教材和精品教材的制作,开始了“百部”系列的探索,努力实现“使党员干部爱看,对基层群众有用”的目标。
10年来,广西累计投入专项经费2000多万元,摄制了“百部乡土”“百村百品”“百名新型农民”“百名英模”“创先争优基层典型”“党员故事”“幸福八桂”“第一书记”“产业亮点”“我与小康”“八桂清风”等11个主题、1185部党员教育电视片,屡获中组部、中国纪录片委员会和全国性纪录片评比大奖,这些“广西品牌”被远教系统同行称为“难能可贵的创举”。
全区各地各部门也针对基层需要,纷纷组织开办富有地方特色的党员教育电视栏目,制作体现农村特点的“乡土教材”。柳州市的《风展红旗》、贵港市的《红旗飘飘》、玉林市的《玉林儿女》、贺州市的《党旗如画》等电视栏目,桂林市的《两江四湖》《印象刘三姐》等特色教材,河池市的《提速的新村》电视系列片,柳州市的《农家科技致富系列片》,百色市的壮汉双语版杧果、香蕉、番茄等水果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电视片,北海、钦州、防城港、梧州等市根据粤语地区群众需求制作的粤语版节目,三江、融水等少数民族地区制作的少数民族语言课件等,都大大丰富了远程教育平台的节目内容。“这些电视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要部署和中心工作,反映的内容紧扣时代脉搏、紧贴基层实际,人物事迹鲜活,故事生动感人,深受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欢迎,被誉为学习政策的‘指南针’、提振精神的‘振奋剂’、脱贫致富的‘好帮手’。”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宋晓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