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新亮点 新态势 新思考

    ——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

    作者: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13日 14版)

    引言

     

        2015年,中国智库站上新起点。

     

        一年来,智库建设外部环境不断改善、政策支撑愈加有力;智库自身治理机制逐渐建立、体制痼疾有所克服;智库研究的理论体系开始建构、评价机制趋向多元;智库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愈加紧密,融合发展之势鲜明凸显。本报告着眼于上述方面,在2015年智库发展的海量信息中寻找新亮点、总结新态势、形成新思考,以期对当前乃至今后的智库建设有所裨益。

     

    1.国家战略勾画蓝图

     

    ——大政新政频出

     

        智库建设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2015年,中央与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大力提供政策支持,为智库发展创造良好制度环境。

     

    中央顶层设计全面布局

     

        2015年开年之初,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号角吹响。1月20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对智库的定性定位、建设标准、发展格局、改革思路、管理体制提出指导意见。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关于智库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的出台体现了中央大力发展智库的决心,引发热烈反响。

     

        为了给智库建设提供示范与抓手,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方案》提出:优先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专业特色突出的机构进行试点,建设一批国家亟须、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

     

        随即,相关工作迅速开展。12月1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在京召开,25家智库被列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其中,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综合研究机构10家;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形成的专业性智库12家;依托大型国有企业的企业智库1家;社会智库2家。首批试点单位主要包括经济类、政治类、科技类、法律类、军事类、外交类和党建类等智库类型,涵盖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治理、国家安全、公共政策、宏观经济、金融问题、党的建设等20多个重点研究领域。

     

        委托智库对重大国策实施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是本届政府管理方式的重大创新。2015年6—8月,国务院委托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独立第三方,围绕简政放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全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第三方评估。

     

        在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过程中,智囊人物的身影频频出现。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国内外专家座谈会,邀请国内外6位经济学家发言。这是国务院首次邀请国内外专家一起对五年规划编制出谋划策。

     

    高校智库建设稳中有新

     

        2015年,教育部以协同创新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依托,打造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并不断深化重点研究基地综合改革,加强经教育部认定、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支持复旦大学牵头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牵头的“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的组建,吸引和集聚一批国内外一流的人才队伍,为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部还在科研项目中设立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研究”“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评价体系研究”“地方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实现路径研究”“美国智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机制研究”等一批相关课题,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加强智库理论创新与战略研究。

     

    各地积极跟进层层落实

     

        随着各地经济工作扎实推进,省市政府对智库的认识也上升到新高度。各省市纷纷跟进,出台实施意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

     

        江苏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江苏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新型智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智库发展内部治理机制、行业内监督机制、第三方评估与认证机制,探索在全省有关高端智库设立“工作室”“联络员”制度,并确定了紫金传媒智库、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等首批9家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树立区域性智库建设标杆。

     

        山东建立了省委宣传部牵头、省直有关部门参加的新型智库联席会议制度。2015—2020年,山东将面向海内外选拔300名左右智库高端人才并纳入储备库,分领域遴选约30名首席专家,打造约30个熟悉省情民情、善于政策研究、具有专业素养的智库高端人才团队。

     

        湖南制定了省级重点智库管理办法,并依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实现智库平台保障,设立“省社科基金智库专项课题”,成立湖南省智库成果评审委员会,为调动、整合智力资源提供坚强保障,形成了独特优势。

     

        河北制定了《省级重大决策专家咨询论证办法》,将认真听取智库的意见和建议纳入决策的法定环节中,贯穿于决策的论证、运作、绩效评估等各个阶段。

     

        河南、云南、贵州、天津、江西、山西、安徽等地也制定了各自的智库建设实施意见。

     

        “智眼”观察——

     

        中央及各地的相关政策为智库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在今后发展中,以下问题值得重视并亟待认真解决:

     

        智库全面参与公共决策的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参与决策咨询缺乏制度性安排,服务决策咨询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一些地方决策层、党政机构“善待智库,善用智库”的观念意识与决策习惯还不强,存在口头上承认智库重要,具体工作中却忽视智库作用的心态。

     

        政府与智库的关系定位应以引导、规范为主,保证智库建言的独立性、客观性与有效性。

     

        要注重保持新建立机制与已有机制之间的一致性,做到职责明确、权属清晰,既不留空白地带,又避免叠床架屋、新规旧款相互冲突。

     

    2.智库建设热火朝天

     

    ——创新体制机制

     

        一年来,新生智库不断涌现、高调建立,已有智库转型升级、强健机体,各类智库之间组建联盟、“合纵连横”……中国智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逐渐形成全新业态。  

     

    数量“井喷式增长” 新智库争相建立

     

        近年来,我国新建智库数量可观,2015年更是“新面孔”频现。纵观这些智库,三个特点尤为鲜明——

     

        在职能定位、研究领域方面,专业化、特色化追求比以往更明确。新建智库中,大而全的综合性研究机构相对少见,追求专业精准的特色化智库占据主流。例如,1月7日成立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自贸区综合研究院”,以服务于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这一国家战略为直接目标;12月5日挂牌的新型社会智库——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以推进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和发展、促进国家科技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中心工作,未来将深入开展竞争力评价和科学技术评价研究。

     

        围绕国家大政方针中热点议题设立机构、开展研究者较以往更多。最为突出的当属“一带一路”战略,一年内以其为研究对象的新建智库如雨后春笋。与之类似,聚焦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的智库也形成热潮。

     

        在发起方组成、资金来源、人员构成等方面,更加灵活多样。新建智库中,由多方联手、有效配置优势资源而建立的智库比例上升。例如7月8日成立的江苏紫金传媒智库,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牵头组建,南京大学携手江苏省四大文化企业和传媒集团,整合南大学科力量创建而成。各大传媒集团注资成立基金,基金收益用于支撑智库研究与相关活动。

     

        在国际化方面,普遍起点较高,涌现出一批中外合办的新型智库。例如山东大学组建了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致力于通过多元开放、协作共享的方式,在整个东亚地区研究领域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智库。

     

    改革体制机制 原有智库积极转型

     

        2015年,各类智库,特别是原有智库机构均对自身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表现出如下特点:

     

        完善智库建设顶层设计,提高智库建设在整体工作中的比重与层级,为智库建设与研究划定“路线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明确由院党组承担智库工作主体责任,全面建立健全智库建设综合协调、督办督查机构及追责制度。同时,构筑“院—所—专业”三级智库格局,大力推进三个层次的智库建设:全院作为综合集成的总体智库;各研究单位作为具有学科优势的学科智库;集中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智库、意识形态研究智库、财经战略研究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11个专业化智库。

     

        中国人民大学将新型智库建设列入学校“十三五”规划内容,全面推动学校智库建设,使之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新增长点。2015年,该校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采取分类引导和协同发展的策略,构建了以“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主架构的智库体系。

     

        中央党校把智库建设作为创新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着重破除束缚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专业智库建设为重点,以项目组为载体,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咨询一体化的组织机制;中国科学院成立科学思想库建设委员会作为智库建设领导决策机构,并于2015年6月整合成立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统一开展国家发展全局和长远重大问题咨询研究。

     

        深化科研组织形式与管理手段改革,保障研究可持续开展,提高智库研究水准。

     

        国家行政学院智库建设积极探索创新“三位一体”体制机制,围绕教学培训主业,打造决策咨询研究链条,促进咨询、科研与教学成果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在选题统筹协调方面,每年围绕中心任务确定2~3项“三位一体”选题,以选题为龙头统筹教学科研咨询工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突出专业导向,提高科研管理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建立中央交办任务的快速响应机制;加大课题组织的跨部门、跨领域协同力度;实行研究成果质量的全过程管理,明确三级送审质量责任制度;全面推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管理,强化行政部门的科研服务角色。

     

        上海社会科学院通过基金会为高端智库提供多元化经费支持。2015年,在已有的“上海国际经济交流基金会”基础上,新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建设基金会”,探索建立长期跟踪研究、持续滚动资助、后端奖励的新型科研资助模式。

     

        加强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力推引才、用才、育才机制改革,夯实智库发展的人才之基。

     

        山东社会科学院把开展创新工程与智库研究结合起来,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实现较大突破。推行处级干部轮岗制度,下决心解决“双肩挑”问题。同时,空余出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高级岗位,缓解了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晋升压力。同时,打破职称、职级限制,以研究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为标准,使人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复旦发展研究院着力构建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分布广泛的研究学者队伍,还建立了兼职研究员队伍,探索博士后培养与智库工作的有效对接机制,并率先以建立社团、招募助管助研等方式吸纳本校学生,专门设置“智库学术助理”项目吸纳其他高校学生。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形成了“小机构、大网络”的社会智库运行模式和机制,建立了由来自50多个中央相关部委以及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重点高校2000余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大网络”,提高社会智库人才使用的有效性。

     

        探索更加适合智库特点的薪酬、评价及激励机制,为智库人才解除后顾之忧,开辟可持续发展通道。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建立健全智库研究激励机制,对优秀决策咨询成果实行即时兑奖、双年评奖,并把咨询成果同教学成果、科研成果一起纳入教师工作量统计范围。

     

        北京大学在原有的教授序列基础上为智库队伍开辟了新的研究员序列,智库研究员同样有事业编制,同样可以申请升职,薪酬也与教授序列一致。

     

        上海高校智库探索成果认定机制,实施分类评价;探索高校教师智库成果与职称晋升挂钩。市教委和部分高校已出台分类评价指导意见和政策,对于智库人员的认定将更多体现在其所著的专报、蓝皮书系列、专著等。

     

        国际交流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得以提升。

     

        2015年,一些国家级高端智库的对外交流更加机制化、常态化、纵深化,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也更加频繁:6月,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以“全球可持续发展:2015年后新路径”为主题的第四届全球智库峰会;9月,举办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11月,举办首轮中日企业家和前高官对话。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2015年更加注重开展高层次、宽领域和多渠道的国际交流合作,建立起三个层次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该中心承担了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提出的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筹建任务,代表中国政府加入经合组织发展中心,有四项对英合作纳入习近平主席访英成果,并成功举办“丝路国际论坛2015年会”。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于2015年1月获得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咨商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扩大我国智库和社会组织的国际影响和话语权,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与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比利时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日本财务综合政策研究所、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等国际智库建立了机制性合作关系。

     

    智库联盟风起云涌 国内国际协同合作

     

        “智库联盟化”“智库网络化”堪称2015年智库界的突出现象。具体划分,有以下几种类型:

     

        区域性智库联盟:

     

        山东智库联盟——7月挂牌成立,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发起、邀请省内各类智库和各市社科院加盟。至今已举办多场“泰山智库论坛”,与潍坊市人民政府、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地市政府、研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美国兰德公司合作开展课题研究,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签署研究合作备忘录。

     

        宁镇扬智库联盟——9月在南京揭牌,是江苏省内第一家区域性智库联盟。是南京、镇江、扬州三市社科联、区域内社科类科研院所、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开放性智库联盟体。

     

        此外,甘肃于7月成立安宁智库联盟三方学术合作平台,为甘肃省委、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智力支持。于2014年成立的湖南智库联盟、由沿边九省区社会科学院组成的中国沿边省区新型智库战略联盟等区域性智库联盟工作也有新推进。

     

        行业性智库联盟:

     

        中国运输与物流智库联盟——8月7日,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携手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科学研究院、公路科学研究院以及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成立。为交通运输业及物流业发展献智献策是其核心职能。

     

        上海高校智库联盟——经过两年运转,上海高校智库联盟逐渐建立起一套由内环、中环和外环构成的智库网络,逐渐形成了实体化建设的新型科研组织形态、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机制、柔性人才评聘机制、新型成果认定机制,创造了高校智库协同发展的“上海实践”。

     

        主题类智库联盟:

     

        围绕“一带一路”构想而设立的各类智库联盟,是2015年最为醒目的“联盟”大军。主要有:

     

        4月8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牵头成立的“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10月17日,复旦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国立经济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等47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高校联合建设的“一带一路”高校国际联盟智库;11月8日,17家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共同倡议发起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联盟。

     

        其他于2015年成立且规模较大的主题类智库联盟还有:

     

        中国语言智库联盟——11月3日,31所高校、23个科研机构共同成立中国语言智库联盟,形成并发表了《中国语言智库联盟倡议》。

     

        中国科技金融智库网络——11月29日,天津财经大学科技金融研究院、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投资研究所等12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

     

        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12月6日在京成立,由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发起,14家互联网智库单位联合组成。为国内第一家互联网治理智库联盟。

     

        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12月27日,由国务院研究室中国言实出版社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发起成立。

     

        国际智库联盟:

     

        蓝迪国际智库平台——4月15日在海南正式启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巴基斯坦中国研究院、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商务部五矿化工商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埃森哲公司等机构共同发起设立。

     

        丝路国际智库网络——10月29日在西班牙马德里成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起。成员有来自27个国家的主要智库,以及经合组织发展中心、亚行学院等国际机构。三家伙伴机构分别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英国48家集团。

     

        中国—中东欧国家智库交流与合作网络——12月16日在京揭牌,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组建,将打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6+1合作”框架下二轨交流的智库平台。

     

        “智眼”观察——

     

        新建智库给中国智库界带来新鲜血液,但问题突出:低水平、同质化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造成资源浪费和无效劳动;“智库”名称被泛化、被滥用甚至被歪曲,一些机构以“智库”之名自我标榜,影响了智库的总体形象。建议对照《意见》中八要素反观自省,规范智库建立与建设。

     

        2015年,智库外部管理体制与内部治理机制有了不少突破,但很多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构想多于实施;相当一部分改革是从易行易改的环节着手,真正束缚智库发展的一些要害因素还未被触动;很多改革停留在个体化、区域性探索阶段,有益经验能否向全国推广并得到普遍应用,有赖于政府管理部门与智库自身的共同努力。今后,应锲而不舍地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体制改革、经费管理制度改革、成果评价和应用转化机制改革、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改革,打造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智库联盟的“星星之火”能否燎原,值得期待。建立智库联盟有助于增强协同创新能力、集中优势资源、促进人才流动,但是,如何避免“为联盟而联盟”,表面功夫大于实际内容?如何让松散的、自发的联盟真正发挥作用,实质性运转?如何充分调动并聚合联盟成员的优势、能力,获得数倍于前的成绩?这是各个联盟下一步需着重考虑的问题。

     

    3.智库研究持续深化

     

    ——进入自觉自省新时代

     

        一面奋力前行,一面反躬自省。2015年,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势如破竹的同时,智库研究与评价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研评机构如雨后春笋

     

        成立于2009年的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是全国第一个专门开展智库研究的学术机构。2015年下半年,中心完成了实体化转型,进一步明确了核心工作:中国智库排名与智库研究报告、国内外重要智库研究动态跟踪分析、上海新智库专报系列与新智库论坛、国内外智库合作交流与调研工作等四个方面。

     

        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成立两年来,一直致力于引导高校开展长期性、战略性、专业化咨询研究。2015年,上海高校智库公开发布或发表637篇(部)研究报告、媒体文章、专著等,106篇决策咨询专报被录用或获得批示,承担了164个决策咨询类课题,与126个国内外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举办了259次论坛和研讨会活动。

     

        2015年4月,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成立。该中心是江苏省委宣传部和南京大学共建的专门从事智库数据收集保存、智库机构评估、智库研究和研究生培养的单位。由其开发的“中国智库索引”,可作为智库统计平台和信息查询平台。

     

        2015年5月,浙江工业大学全球智库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此外,一些省市也在建设智库研究中心。如江苏设立了“江苏省智库研究与交流中心”,由省委宣传部和省社科联牵头负责,推进智库研究与交流。

     

    评价与排名指标日趋多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4年起在我国率先开展智库评价工作。2015年1月发布的《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对原有智库评价体系进行了修改,围绕中国智库的决策咨询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公众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及智库的成长与营销能力设定评价标准,采用多轮主观评价方法,就中国活跃智库的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内部的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打分与排名。

     

        由零点国际发展研究院与中国网联合发布的《2014中国智库影响力报告》采用四类影响力指标,即专业影响力、政府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对我国智库进行排名与分析。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于2015年11月联合发布的《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4》从决策影响力、专业影响力、舆论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五个角度,对我国276家智库进行了评价,筛选出2014年度10大热点议题。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研创的《全球智库评价报告》首次对全球智库发展情况做出了评价与排名,通过制定全球智库综合评价AMI指标体系,从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三个层次,根据AMI总分情况,排出全球前100名智库。

     

    研究专著纷纷涌现

     

        2015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智库研究,撰写专著。

     

        由朱有志、贺培育、刘助仁等写作,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智库学概论》一书提出了系统研究智库的专门学科——智库学,认为其研究范围应涵盖智库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分类、基本特点、主要功能、运行机制和发展趋势等。

     

        由唐磊写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智库的知识生产》认为,智库要做“知识和权力的桥梁”,对形成决策的“有效干预人群”进行游说,将其理念传播给他们,克服科研与决策二者的知识供求矛盾。

     

        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编写的《全球思想版图2015》,聚焦和采集世界顶尖智库在国际政治、经济、贸易、金融、能源、气候、人口、教育、社会政策和全球治理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任晓的《第五种权力:论智库》系统梳理了智库的概念、发展历程、功能和作用,剖析了几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外智库案例,对中国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方向作了分析和展望。

     

        在翻译介绍国外智库研究成果方面,詹姆斯·麦甘、安娜·威登、吉莉恩·拉弗蒂编写的《智库的力量:公共政策研究机构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华盛顿城市研究所资深研究人员斯特鲁伊克博士撰写的《经营智库:成熟组织的实务指南》均有不错口碑。

     

        “智眼”观察——

     

        2015年我国智库研究更加深入,评价排名工作更加注重方法的科学性和程序的合理性。存在的不足主要在于:智库研究停留在概念探究层面的较多,介绍和解读智库经营与治理模式等具体问题者少,使广大智库建设和运营者缺乏实践参考;研究从宏观层面展开的多,抓准微观问题深入探究者少,研究存在同质化、泛化、浅表化等现象;智库评价指标体系仍不健全,现有排名缺乏公信力等等。

     

    4.媒体与智库

     

    ——日渐走向融合发展

     

        媒体与智库融合发展,出现新走向:媒体参与智库建设,涌现出一批媒体智库传播平台、媒体智库;智库强化自身功能,传播力提升。

     

    媒体智库传播平台

     

        媒体智库传播平台,即以智库为主要宣传报道对象与内容的媒体。按照载体类型划分,媒体智库传播平台主要有报纸、网络媒体、期刊三类。

     

        报纸平台中,成立于2014年12月25日的光明日报《智库》版是创办最早、影响较大的平台之一。《智库》版创刊号上,国务院原副总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撰写发刊词,国内七大类智库中的主要智库负责人书写发刊寄语。该版以展示中国智库尖端研究成果、助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为宗旨,内容涵盖智库研究成果发布、智库专家对策建议、智库自身建设研究、智库成功经验介绍、智库重要活动综述等诸多方面。2015年5月,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成立,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目前已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光明网联合推出了《新常态·光明论》系列报道;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国家智库报告”系列成果;与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联合举办了若干场智库建设研讨会、智库成果发布会。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华日报也推出了《智库》专版。新华日报《智库》专版,每期推出“三个一篇”,即一篇“江苏社科名家”或“长江学者”智库研究文章、一篇决策咨询文章和一篇智库专论。

     

        网络媒体纷纷推出智库网页。2014年12月,中国网推出了“智库中国”,通过智库动态、观点、沙龙、人物、名录、成果、智库研究七大内容,为智库交流提供平台。

     

        据悉,2016年将有两本智库研究类期刊问世——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财经类对策研究型期刊《财经智库》;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和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智库理论与实践》。

     

    媒体智库

     

        媒体智库,即媒体自办智库,包括传统媒体智库和新媒体智库。

     

        传统媒体智库中,新华社整体纳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名单。其中突出代表有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与瞭望智库。瞭望智库成立于2013年6月,立足于国情国策研究,获得财政部中央文化产业资金专项支持,与创刊4年的《财经国家周刊》形成了“一刊一智库”的呼应格局。

     

        光明日报秉持智库化办报的宗旨,于2015年成立了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光明日报城乡调查研究中心等多个智库。经济日报于2015年9月成立了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将发布中经指数、中农指数、财富指数等研究成果。

     

        新媒体智库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2015年9月凤凰国际智库成立,旨在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问题研究智库,致力于成为“思想市场领导者”。财新智库着力打造财新中国PMI,并将成立非营利性研究部,主要从事广义的公共政策研究。此外,新浪网建立了新浪财经智库;湖北日报建立了长江智库;无界新闻推出了无界智库;南风窗新成立传媒智库……

     

    智库自办媒体

     

        各智库都非常重视媒体传播,普遍设立了媒体联络机构和发布平台。很多智库开办网站和自媒体,部分还创办了刊物和要报。

     

        网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是国内著名的专业性经济信息平台,该中心还于2015年开办了中国智库网。山东智库联盟开通了“山东智库联盟在线”网站。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原智库等大部分智库均建有自己的网站。

     

        微信公众号:绝大多数运营已具规模的智库都拥有公众号,其中,湖南智库联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复旦发展研究院等智库的公众号已具备一定影响力。

     

        刊物和要报:绝大部分智库办有内刊与报送物,实力较雄厚者拥有一种或多种公开出版物,部分在业内较有影响。

     

        中央党校的《中共中央党校研究报告》《思想理论内参》及时反映该校重大研究成果,并遴选其他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上报中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5种报刊杂志和1家出版社,包括《管理世界》《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年鉴》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自办《行政改革内参》《通讯》《行政改革网络文摘》等内刊。中国语情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创办了资政性内部简报《中国语情》和《中国语情特稿》。复旦发展研究院创办了研究类内参《观点快报》《研究专报》《高校智库建设专报》和动态性内参《中国大学智库动态》和《信息要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公开发行《宏观经济研究》《中国投资》《中国物价》等13种国家级期刊。上海社会科学院院报2015年完成改版,新开辟“智库纵横”“社科时评”等栏目。

     

        “智眼”观察——

     

        媒体智库传播平台是媒体对“智库”这一勃兴事物的积极应对。媒体智库传播平台应当具备专业化、深度化、风向标的特点,成为相关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智库本身发展而言,传统智库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而媒体智库大有弯道赶超之势。媒体智库的优势在于:天然的传播优势、广泛的信息渠道;更易于建立起研究人员网络,“外脑”资源丰富;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阻力较小,可以建立更灵活的体制机制。但媒体智库也有自身的缺陷,例如部分媒体智库定位不清,缺乏特色;没有坚实的学者队伍,缺乏深度研究;仍然以媒体思维运营智库,缺乏专业性等。

     

        智库积极与媒体合作乃至自办媒体值得鼓励,但大部分智库与媒体的合作仍限于研究报告、观点发布,自媒体也仅起到了内容发布的作用;没有能够与公众充分互动,也没有能够通过媒体平台碰撞智慧、收集数据,引发新的研究议题和方向;除个别积淀深厚的智库之外,大部分智库所办刊物的学术性、权威性、影响力仍然不够,需要有针对性地精细化办刊。最后必须注意:智库的立足点仍在于研究,不能过度“媒体化”。

     

    结语 

     

        2015年,我国各类智库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距“智库强国”差距仍大。

     

        要实现“智库强国”梦,最根本的是提升中国智库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决定影响力的最核心要素是智库产品。因此,对智库而言,一切努力都应围绕提升资政建言能力,贡献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的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等产品而展开。为达此目标,为国奉献的价值追求、服务发展的研究指向、自身治理的体制改革、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国际发声的平台搭建……都需要以改革勇气勉力为之,不断谋求进步。

     

        作为智库发展的重要外因,管理体制改革与制度保障体系不可或缺。如何切实强化政府在智库发展规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等方面的宏观指导责任,“创新管理方式,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有利于激发智库活力的管理体制”至关重要。期待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起责任,大力推动组织管理体制、研究体制、经费管理制度、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国际交流合作机制等多方面改革,促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策评估制度、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制度等各项制度有效落实,为实现科学民主决策而努力。

     

        (执笔人:王斯敏、曲一琳、杨谧、张胜、姬泰然、王琎、周晓菲;本文在调研及撰写过程中得到山东社会科学院大力支持)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