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的沦陷: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加】卜正民著 潘敏译 商务印书馆)
●推荐人:詹福瑞(国家图书馆原馆长)
在诸多的抗战史著作中,《秩序的沦陷》是一部新奇之作。它摒弃了历史著作中常见的宏大叙事模式,不写抗日的主战场,转写沦陷区的“维持会”或“自治会”,着意去描写生活在沦陷区的小人物,甚至是模糊人物。
此书以1937年冬季到1938年春夏抗战早期的江南嘉定、镇江、南京、上海、崇明五城作为研究对象,考察日占区在建立县以下基层政权组织过程中的各类人物,尤其是与日本人“合作”的中国地方头面人物,描绘他们的生活,并试图解释这些人与敌合作的模糊不清的意图以及不可知的结局。“历史研究者不能塑造道德准则,也不能制造道德知识”,他的任务就是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个人做出选择的历史情境中,“使事件退回到无法预料的不确定状态”,“追问为什么一些中国人选择与日本人一起工作”。基于这样的历史观,作者不是简单地以道德沦丧来谴责“合作”者的贪婪和卖国,而是以同情理解之态度,既记载他们贪财的心理和破坏的影响,也记载了他们无贪财动机以及没有带来破坏性后果的合作行为。
如译者所言,近期二战史研究的热门话题,就是二战期间与占领者“合作”的政权、组织和个人。而小人物的研究,也是近些年来历史研究的一种趋向。此书恰恰应和了历史研究的这两大新潮,弥补了抗战历史研究宏大叙事的不足,令抗战史更加丰富。
但此书以同情理解的态度描写、分析“合作”者,即中国人普遍憎恨的汉奸,也必然会引来不同的声音,甚至是怒斥。如同此书得以出版是正常的一样,争论自然也是学术界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