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4日 星期一

    我国中小城市发展太快,缺乏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合理规划,由此引发城市环境质量下降。日前,中国城市化论坛在郑州召开,探讨中小城市市容环卫问题及解决方案——

    “垃圾围城”怎么破

    作者: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2016年01月04日 06版)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55%。而且,受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完整、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垃圾处理厂建设不合理等影响,部分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面临生活垃圾围城的困境。在一些城乡结合部,成片的桔梗菜叶、成堆的废旧电池、成山的废弃塑料袋成为常见的景象。

     

        中小城市如何破解“垃圾围城”,给市民提供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居住环境?这个问题已成为国内公众关注的焦点。日前,记者在河南郑州参加了以“城镇化与中小城市市容环卫问题及解决方案”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中国城市化论坛,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中小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普遍

     

        中小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近年来,我国中小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共有县级行政区划单位2856个。

     

        “我国中小城市发展太快,缺乏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合理规划,由此引发的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现象已十分普遍。”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市容环卫专业委员会对我国中小城市生活垃圾从产生到收集、运输、转运、处理和处置全过程分析,发现普遍存在有以下问题:“一是生活垃圾在收运过程中,垃圾暴露面较大,臭气影响周围环境,污水洒漏,对道路造成二次污染等现象严重;二是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会产生渗漏,渗滤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案例日见增多;三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臭气很难控制。”

     

        “中小城市目前普遍采用卫生填埋或垃圾焚烧发电的单一处理技术,暴露出了很多技术缺陷,而且当前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市化委员会城乡市容环卫专委会专家顾问、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聂永丰表示,“现在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高涨,对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公众对垃圾填埋场和焚烧电厂的技术进步等问题,以及对该行业从业者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人们对垃圾的收运始终带有一种既需要又反感的态度,致使垃圾收运、垃圾场选址等都成了普遍难题。”

     

        垃圾处理要从严格分类开始

     

        “与各类生活垃圾迅猛增加相比,人们对垃圾的处理却相对滞后,连生活垃圾的严格分类处理,在我国很多大城市都还未能实现,在中小城市更是无从谈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设备成套研发中心主任王丽莉表示,很多可以循环利用的垃圾废物并没有回收利用,所以垃圾处理要从严格分类开始。

     

        王丽莉建议:“各地政府通过在城市近郊区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园区,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控制处理;由旧电器形成的电子垃圾,可以合理回收其中有价值的原材料,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园,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循环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最终引导公众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环保健康的生活习惯。”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都面临过“垃圾围城”的难题,很多国家都有相关法律,进行严格垃圾分类,比如日本。

     

        环卫领域也应加快市场机制改革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卫工作都属于公益事业,由地方环卫部门主导,环卫工人和其管理者也有编制内外之分。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环卫工作基本上是地方环卫部门‘大包干’的模式,地方环卫部门管理机构庞大、资金来源单一、管理效率低下、环卫保洁及垃圾收运处理缺乏市场竞争,这些是传统环卫管理运行机制中始终无法有效破解的难题。”来自河南基层的一位环卫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垃圾管理领域的症结,正日益凸显并成为中小城市市容环卫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环卫编制工和临时工的待遇不一样,社会上很多人对环卫工人的工作缺乏理解,甚至带有歧视,一线环卫工人的劳动缺乏合理报酬和尊严。

     

        “我国需要大力引入市场机制,加快改革,打破‘铁饭碗’,使市场的力量参与到环卫建设和管理中。”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表示。他还建议:“我国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标准规范,其中既包括国家、地方、企业的技术标准,也包括环卫工作自身的标准。另外,要创新垃圾处理的技术,积极推进机械化、智能化。”

     

        “目前地方环卫部门主导的小规模垃圾转运站和处理场,会带来建设和运行水平低下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陈朱蕾表示,国家确实应该改变中小城市目前地方环卫部门大包干的环卫模式,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扶持、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实现“管干分离”,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主体有效向规模化转变。(本报记者 袁于飞)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