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日,中国“接棒”G20,成为二十国集团2016年峰会主席国。当前,世界经济虽已基本走出危机,但复苏脆弱,增长动力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改革进展不畅,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加速演变;二十国集团成员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必要性和难度同步增加……在G20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该怎么“跑”?
12月14日—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联合主办的“G20智库峰会中国启动会”在京举行,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的顶级智库代表齐聚北京,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提出建言。
与世界分享“中国药方”
“中国提出的2016年峰会主题和工作重点,是基于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判断。”外交部G20事务特使王小龙表示,“作为主席国,应高度重视智库会议在峰会筹备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复苏步伐缓慢。相较之下,中国保持较高增速,经济“底子”不断“加厚加深”。论坛上,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和鲜活经验吸引了众多国外代表关注。
作为2017年G20峰会主办国的代表,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丹尼斯·斯诺尔提出,“中国确立的峰会主题议题广泛,跳出了经济问题,考虑到了社会、环境和包容性等等方面,这对解决当前问题至关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作为全球增长的“火车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融为一体,要把对全球“全产业链”所具有的影响力转变为全球发展的“新动力”,成为全球增长的“稳定器”。中国主办G20峰会,意味着世界有机会分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药方”。
倡导包容性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昉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中,全球经济治理面临许多突出难题,可持续发展议程已经设定,实现目标任重道远。
发展的价值要惠及所有国家。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强调,世界各国应当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框架下,推动包容性发展,使所有人都能分享到全球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效益和财富,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
倡导包容性增长是对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体系变革的积极回应。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胡昊认为,只有建立起互利共赢,彼此交流合作,有利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国际分工体系,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世界的安全和稳定才有可能实现。
开辟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介绍,T20(20国智库)的基本定位是思想和专业知识的交流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为G20各经济体和非G20国家和地区的智库专家学者的交流、沟通、讨论提供便利。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陈东晓强调,“智库要发挥搭建桥梁、推进增长、积极催化这三方面作用,为G20议程作出贡献。”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国友表示,要通过像T20这样的智库会议呼吁大国,尤其是中美两国承担起自身金融和经济治理的责任,推动大国合作,使G20能够成为良性规则竞争的平台。
土耳其经济政策研究基金会(TEPAV)执行总裁、土耳其T20主席古温·萨克表示,“希望T20能够成为强有力的网络,和G20共享未来的发展议程。”
G20未来进程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紧密相连。王文指出,2016年中国G20峰会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不仅要从功能上推进G20向长效发展合作机制转型,还要在政策实施周期上谋划通向2030年的时间轴,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本报记者 张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