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生命禁区的“守望者”

    作者:罗钾公司试验厂综合科 周德敏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6日 06版)
    周德敏

        从罗钾公司创建,我就来到了公司。一路走来,我为自己是一名罗钾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天跟大家分享几段发生在我身边的、关于罗钾人的故事。

        今年60岁的刘进海,在罗钾工作了一辈子,10月刚刚退休。15年前,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刘进海一头冲进了罗布泊这片寂寞的沙海。

        在距离生产厂区50多公里的地方,公司打下了12口深井,修建了泵站,取名“红柳井”,这成为戈壁滩上当时唯一的水源。被称为罗钾生命线的红柳井泵站,要有人常年看护。可那里,一边是数百公里的浩渺沙海,一边是数百公里的荒凉盐漠,夏天地表能烤熟鸡蛋,冬天寒风能把人迎面扑到,谁留下来呢?当年40多岁的刘进海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守。

        在红柳井,老刘是孤独的,除了每过一二十天有人来送生活给养,他几乎见不到人。刘进海接手的第一年,由于无人替换,他竟然连续13个月没有迈出红柳井一步。有一次他逮住一只老鼠,便将老鼠养起来,跟老鼠聊天;有时他能对着一只蚂蚁,像孩子一样呆呆地看上半天;没有地方理发,他就刮个光头,夏天的蚊子将他的脑袋咬得严重变形……

        就是在这样孤寂而“热闹”的生活里,他树了一个“以工作为荣,以泵站为家”的大牌子,这也算是创业之初,我们公司的第一份宣传牌了!刘进海感恩罗钾、敬重罗钾,他说:“爱它就得把它的事当家事来操持,红柳井是罗钾的生命之源,我得把它伺候好了!”

        像老刘这样在罗钾工作一辈子直到退休的,有9个人,他们是罗钾创业的见证者,更是罗钾精神的创立者。

        奉献远不止这些,在沉寂百年的罗布泊,罗钾人也选择把爱情定格在这里。

        2003年9月8日,新郎李文鹏、新娘黄丽丽在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戈壁滩,举行了一场令人难忘的婚礼。

        婚礼那天,罗布泊迎来了一个久违的晴天,满目灰黄之中的大红色显得那么的刺眼夺目。工友们把大红喜字贴上窗户,简陋的房顶上,第一次有了用报纸糊制的顶棚。没有双人床怎么办?一个同事想了个办法,将两张单人铁床焊在一起。没有酒席怎么办?因为物资匮乏,根本不可能做出一桌像样的饭菜,大家硬是利用仅有的食材,拼出几个还算可口的家常菜,细心的领导还特意安排从哈密带来几瓶红酒和一篮水果。

        这样的婚礼别说是在当时,就是在七八十年代普通人家的婚礼,都比这隆重和有排场。但无论怎样,2002年新疆罗布泊在热闹的欢呼与祝福声中,还是被红烛点得亮亮堂堂,所有人的心情都仿佛都被这贴上窗的大红喜字染红了。

        在罗钾,像这样的守望者有3398人,他们在罗钾坚守着。他们是罗钾的缔造者,更是罗钾的传承者。

        如果说罗钾的发展历程是一部雄壮的创业史诗,那么每一个在孤独中怀揣责任和梦想、战天斗地的罗钾人,无疑都是史诗中荡气回肠的壮美段落。那铿锵的节奏、孤独而不寂寞的绽放,点亮了世人关注“国投梦、罗钾梦”的惊喜目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