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文化传承人

    陈恭森: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本报记者 龙军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22日 16版)

        个子不高,眼眸里却焕发出灵活的光彩;看上去很腼腆,但是一说起文化工作,就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三十年来,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陈恭森,收集整理民俗文物免费供村民参观,自觉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山村里代代相传。近日,他被评为“长沙市最可爱的基层宣传文化人”。

     

    搜集民间文物三十年传承历史文化

     

        “我这个民俗文物展览馆里展出的东西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有推子、篾器、瓷器、陶器等等。这个推子是清朝的,还有唐宋时期的陶器,最远的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12月16日,陈恭森这样向记者介绍他收集的民间文物。因为条件有限,这个所谓的民俗文物展览馆其实就是江背镇人民政府综合文化站的一个小房间,文物也没有玻璃罩来保护。

     

        民俗文物展览馆于2010年开馆,馆内展示着陈恭森搜罗的600余件文物展品。“办这个民俗文物展览馆,我只是想让现在的年轻人了解昨天、记住现在、展望未来。”

     

        “旧社会时我被卖到别人家做童养媳,每天都要纺纱,年纪小手脚不熟练,每天只能纺四两纱。”一位老奶奶来江背镇文化站参观民俗文物展览馆时,看到一个纺纱车感慨不已。

     

    为一件清朝官帽盒“四顾茅庐”

     

        1989年,陈恭森在一个村子走访时发现了一个清朝的官帽盒。为了买下这个官帽盒,陈恭森想了不少办法。“我通过在村里的朋友联系上他亲戚,由亲戚搭线跟他去拉近乎,反复给他做思想工作,告诉他收这个官帽盒不是为了做生意,而是为了进行教育,让更多人了解过去的历史。”在第四次登门拜访后,官帽盒的主人蒋嗲嗲终于同意将自家祖传的官帽盒交给民俗文物展览馆进行保管。陈恭森还特意为蒋嗲嗲颁发了由江背镇综合文化站为其出具的证书。

     

        目前,这个官帽盒成为了江背镇综合文化站民俗文物展览馆的镇馆之宝。陈恭森说:“很多捐献了文物的村民平时有事没事也会来我们民俗文物展览馆看看自家的传家宝,现在民俗文物展览馆也成为当地中小学校的课外教育基地。”

     

    铭记历史是对革命先贤最好的尊重

     

        “除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江背镇也是个红色之乡,历史上也出了很多革命先贤,例如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熊瑾玎等等,但现在我们当地的年轻一代对这些名字已不再熟悉。”陈恭森说,熊瑾玎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他的故居都没有得到好好保留,变成了一片橘园,甚至他故居附近的居民都对“熊瑾玎”这个名字觉得陌生。

     

        这让陈恭森觉得十分惋惜,也让他萌生了要专门写一本书,介绍江背镇的革命先贤们。利用节假日,陈恭森采访了熟悉徐特立、熊瑾玎、柯蓝、黄彝等革命先贤和烈士情况的老同志,将掌握的情况整理编写成近10万字的《红色记忆》。“目前《红色记忆》这本书的资料整理、排版工作已完成,预计12月底就可以出版。”

     

        (本报记者 龙军)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