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的寒冬,本是东北农民“猫冬”的时节,记者走进辽宁鞍山海城市西柳镇东古村,一条条整洁的街道景致宜人,街心公园内灯光球场、健身器材、假山凉亭设施完善,过去农闲时赌博耍钱的不见了,几位村民正有说有笑地锻炼身体。
辽宁鞍山市委副书记、海城市委书记田野告诉记者,近年来,海城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载体,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积极引领文明健康向上的农村文化新风尚,不仅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也改变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东古村只是海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设“乡规民约”,自觉提升“内在美”
海城市位于辽东半岛北端,地处辽宁“五点一线”经济开发带和辽南中部城市群之中,多年来,持续保持全国县域百强前十,曾荣获中国十大全面小康示范县(市)、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富裕起来的海城人意识到,村容村貌是农村“外在美”的集中体现,而精神文明的“内在美”更能提升品位、增强魅力。为此,海城市委积极提升“内在美”,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
在海城市各级党委的指导下,各乡镇、行政村按照兼顾广泛性、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原则,制定符合村情、民情的“乡规民约”,将和谐、孝顺、廉洁、勤劳、节俭、奉献等内容写入民约,并选举产生村民议事会368个,道德评议会754个,禁赌禁毒会382个,红白理事会377个,商议村内每家每户的婚丧嫁娶、邻里矛盾等事宜。通过道德评议会约束规范村民日常行为,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尊老爱幼的社会美德、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杜绝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陋习。
立家风家训,引领文明新风
借力“乡规民约”建设,海城市将家风家训作为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抓手,通过征家风、晒家训、讲家风等形式,使好家风好家训广为人知,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
在海城市牌楼镇中心校,广大师生、家长热情参与家训家风“小手拉大手”家校共建活动,开展品德高尚、夫妻和睦、科学教子、勤奋敬业的“好爸好妈”评选活动,并将好家风好家训编入《家庭教育读本》,促进传承优良家风意识入脑入心。
同时,海城市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在拥有10万粉丝的“海城学习汇”微信公众平台,开设“家风家训”等特色专栏,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征集好家风好家训81条,发布微信100余期,累计阅读量30万人次以上,留言上万条。
树乡贤榜样,传递道德正能量
海城历史悠久,传统乡贤文化曾在乡村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海城市文明办充分发动群众,对全市与传统乡贤文化有关的人、事、物进行了深入挖掘。通过建立组织、创造条件、畅通渠道,搭建平台,从文化带头人、致富带头人、优秀村官、道德模范、海城好人等多个层面,挖掘出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的乡贤210人,并建立了新乡贤资料信息库,使乡贤文化融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其中,“老百姓眼中的大好人”、20年矢志不渝的村支书姜永波被评为“中国好人”;致富不忘家乡的村支书姚吉利被辽宁省评为时代先锋;“直面困难、砥砺前行”的高中生钟岳峰,入选全国“十佳”最美孝心少年;“小肩膀扛起大家庭”的孝心少年刘姿美,入围中国“孝心少年”。
(本报记者 刘勇 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