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我眼中的名人

    郑晓龙:古装剧也要有现实主义精神

    作者:鹿鼎公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9日 09版)

        这些天,年过耳顺的郑晓龙又火了。他导演的81集大型古装戏《芈月传》甫一播出,就引发了收视热潮。不同于以往的古装戏,也不同于他之前的《甄嬛传》,郑晓龙这次野心似乎更大,他把镜头对准了中国历史上的女政治家——秦宣太后。

        这就是郑晓龙。他的职业生涯始终充满着“不安分”,他总想在不断尝试中寻求艺术上的突破。因此,他的不少作品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都具有标签性意义。《北京人在纽约》《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刮痧》《金婚》《甄嬛传》……这些经典电视剧都由郑晓龙策划或执导。

        王朔、冯小刚、葛优、赵宝刚这些如今文艺界的大腕,都与郑晓龙相识于微时。有人戏言,在中国电视行业,“如果没有郑晓龙,葛优演不了‘李冬宝’,姜文当不成‘王启明’,冯小刚可能还在工厂画画,赵宝刚还在首钢当工人”。郑晓龙和他的同伴们一起推动着中国电视剧历史的发展进程。

        《甄嬛传》的播出,引发收视狂潮,不仅在华人世界收获良好口碑,甚至还打开了海外市场。郑晓龙将原作者凌空虚构的故事“落地”到清王朝雍正年间。通过尔虞我诈、钩心斗角的残酷现实,展示了后宫与前朝盘根错节、复杂多变的关联。甄嬛从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最终成长为一个善于权谋的深宫妇人,直到登峰造极,成为一朝太后。取得巨大成功的《甄嬛传》,如今在郑晓龙看来,是需要甩掉的一个包袱。这一次,郑晓龙希望给观众呈现一部不一样的作品。

        “《甄嬛传》主要是宫斗,在《芈月传》里宫斗少了,这里的宫斗不仅是为了争宠,更有家国情怀。战国时代,嫔妃基本都是各国的公主,联姻、和亲是基本的婚姻形态。各国通过这种方式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系。嫔妃之间的争斗,反映的是各个国家间的政治关系。”郑晓龙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在有限的史料记载里,芈月被写成是一个“情感放荡、作风随意”的女人。“在她垂帘听政后,四分五裂的秦国统一起来,并逐渐成为战国七雄当中领土面积最大、经济和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国家。”郑晓龙说,“假如她真的是一个价值观有重大问题、生活放荡的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成就?”

        在《芈月传》中,郑晓龙坚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塑造芈月。“芈月是秦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换过程中新兴力量的代表,有着强烈的进取精神。”他说,“在芈月执政期间,一直坚持商鞅之法,同时反对分裂,从而使秦国有了国家概念,也有了天下统一的概念。”郑晓龙希望在芈月身上体现出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因为那样才是本质上的真实。

        《芈月传》和《甄嬛传》都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成长史,但芈月不同于甄嬛,她从一个只有儿女情怀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整部剧贯穿了芈月的三段爱情,在郑晓龙看来,正是这三段爱情在客观上成就了芈月。“小时候,黄歇教她读书;到了秦国后,在秦王的影响下,她有了家国情怀;秦王死后,义渠王帮助她恢复了在秦国的地位。每一段感情,无论是性格塑造,还是知识的积累,都对她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古装戏的服饰,郑晓龙一直是很严肃的。与此前先秦时代的影视剧相比,《芈月传》的整体色彩鲜亮很多,包括服装、头饰等。有人对此提出质疑,郑晓龙解释说:“我们根据这些年的考古发现,对人物服装做了些艺术加工。从新考古发现来看,当时楚国除了没有棉,其他的纺织品基本都有。战国时期,秦国的铸造技术比较发达,秦国的头饰金子比较多。楚国在南方,用羽毛做装饰比较普及。”这些元素都体现在剧中人物的服装和造型设计上。此外,因为秦人尚黑、燕人尚白、楚人尚红,在服饰和建筑的设计上,这些都有明确体现。

        “古装剧也要有现实主义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增强剧作的厚重感和感染力。”谈及《芈月传》,郑晓龙说:“《甄嬛传》的主题是批判,《芈月传》则努力想带给观众积极的励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