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云南:城乡节水保永续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陈晨 张勇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8日 08版)

        日前,水利部发布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成绩单,参与考核的30个省区市(新疆除外)在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四项指标上均达到年度控制目标。其中,30个省区市用水总量为5513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近83亿立方米。

     

        尽管总体表现达标,但一些地方仍存在水资源开发过度、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一边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压力,一边是人口扩张和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面对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的需求,城市和乡村该怎样应对?如何在点滴的节水中铸就新生态?近日,记者跟随水利部“2015节水中国行”采访团走访云南昆明、澄江等地,探寻答案。

     

    昆明节水1/3个滇池

     

        在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占云南省水资源总量3%的昆明市,再生水处理站是许多住宅小区、学校、工业企业的“标准配置”。在云南财经大学,记者了解到,借助再生水处理站,该校每年可节约自来水近35万吨,此外,学校的IC卡水控系统能节水19%。

     

        截至今年6月底,昆明已建成475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总处理规模每天可达14.67万立方米;建成集中式再生水处理站9座,总供水能力为每天12.8万立方米。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昆明市节水办副主任杨成告诉记者,在昆明,1平方米园林绿地每天的灌溉标准为3升水,即0.003立方米水。也就是说,如果按设计的最大规模将处理完的再生水进行城市景观灌溉,每天可灌溉约8000万平方米绿地。

     

        目前,昆明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7.42%,全市有112家节水型企业和单位、125个节水小区。昆明至今累计城市节水量达6.1亿多立方米,相当于滇池容量的1/3;在2014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中,昆明成为云南省唯一获得优秀等级的城市。

     

    农业高效节水更“洁水”

     

        在云南省澄江县高西社区后西山村民小组的一条乡间小路边,有一块属于村民陈春才的菜地喷灌龙头、滴灌管道等节水设施俱全,刷一下水卡,几秒钟后,喷灌龙头和滴灌滴头便将清水有序“送”入干渴的土地。

     

        “因为用水难,以前这块地只能种玉米,一年收两季,一亩地一年大概收入6000块钱。”陈春才说,“现在用水不难了,我在地里种了洋瓜尖,一年收好几季,一亩地一年能收入3.5万元左右,另外不仅省了水还节省了一半的化肥。”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当地农业高效节水减排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2014年,水利部和云南省将澄江高西社区作为南方农业高效节水减排改革试点。一年来,试点区实施微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510亩,每年农灌节水38.2万立方米,节水率达49.9%。

     

        节水还为当地带来了“洁水”的惊喜。化肥使用量的减少,使得云南高原湖泊主要污染源的农业面源污染也随之降低。“高西社区距离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抚仙湖只有7.2公里。试点之后实行大户规模化种植、水肥一体化和田间灌溉智能化管理,农药化肥施用量减少了156.8吨,污染物入湖量减少12.2吨,农田面源污染物削减44.6%,每年能向抚仙湖补充清水38.2万立方米。”澄江县水利局副局长王燕表示。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刚性约束

     

        昆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云南省人均水资源量的1/5,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节省的点滴中铸就城乡新生态,离不开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为核心的制度护航。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水利部部长陈雷曾表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落实节水优先,加快建立水权制度体系。

     

        昆明、澄江等地的节水经验正是最好例证——昆明构建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制度措施体系和由政府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考核体系。对新、改、扩建项目实施节水“三同时”制度,要求配套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澄江高西社区试点构建水权制度体系以促进节水减排。“我们为每亩地分配了初始水权,确定每亩地净用水指标为270立方米,对农户和农业企业实行不同的分类水价。农户用水水价相对较低,用不完的水可以进行交易卖给企业,如果交易不了政府会用合适的价格进行回收,以市场手段激励用水户节约用水。”王燕说。

     

        (本报记者 陈晨 张勇 任维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