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12月15日电(记者胡晓军)随着考古人员15日对主棺棺柩正式启动清理发掘,江西南昌西汉大墓(原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工作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表示,综合此前的考古发现,墓主为第一代海昏侯——汉武帝之孙、汉废帝刘贺的可能性非常大,有望在主棺清理发掘中获取证实墓主身份的核心证据。
记者当日上午在考古现场看到,除主棺棺柩部分之外已基本清理完毕。包括国家文物局所派考古发掘专家组组长信立祥在内的10余名考古人员围绕着主棺棺柩,研究棺柩及周边情况,商讨清理发掘工作。专家组成员、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李存信介绍,由于南昌西汉大墓主椁室历史上出现过坍塌,主棺棺柩被严重挤压,现有高度仅为30厘米。
考古人员在主棺棺柩西南角撬开一条约两厘米的缝隙,观察棺内情况。据称,棺内陈设较整齐,保存较好,可见内有一块直径约20厘米的玉璧和大量玉饰、玉片,以及为数不少的“马蹄金”。
据了解,考古人员在主棺棺柩周边已发现大量珍贵文物,包括屏风、玉璧、青铜鼎等。其中的一枚龟钮玉章尤为引人注目,这枚玉章龟背纹路精美,印文为阴文篆体“大刘记印”字样。
南昌西汉大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目前已出土具有极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文物2万余件。自今年11月4日首次对外公布其阶段性考古成果以来,本报先后刊发《掀起西汉列侯的面纱》《考古“国家工程”的幕后故事》等多篇报道,对考古发掘进程作了详细追踪。
目前,考古专家对主棺清理发掘设计了两套方案。徐长青告诉记者,16日打开主棺棺柩东面和北面侧板后,专家组将视情况再作决定。整个主棺清理发掘过程预计耗时10多天。本报将持续关注此项工作的进展。
(14版刊登文章《海昏侯墓发掘的意义》,介绍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已出土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