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湖南省机器人产业集聚区6家机器人企业集中开工。未来,这里生产的“长沙籍”机器人将通过各种智能化方式制造出来,并发往全球各地。
智能制造时代,“机器换人”已成趋势,这让湖南的决策者看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近日,《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制定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通过,提出要补齐四大短板,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在具体落实上,湖南将实施“湖南制造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
洋专家点赞“湖南制造”
10月26日,中车株洲所迎来一批特殊的外国客人。这些来自巴西、阿根廷、哥伦比亚、巴拿马等国交通部门的官员、铁路技术专家,专程来到中国学习高铁技术。“十二五”以来,随着中国高铁快速发展,中车株洲所已接待好几批类似的客人。近年来,高铁已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名片。株洲产电力机车、牵引控制系统、轨道交通集成系统等“高大上”产品,是这张名片最亮的底色。
类似的一幕,也在有着“工程机械之都”之称的长沙上演。10月24日,80多名外籍友人走进长沙的工厂车间,感受“湖南制造”带来的质感与力量。三一集团通过其自主开发的信息系统ECC全球企业控制中心,可实现远程设备控制、油耗采集、故障诊断、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操作。同时,三一集团正利用大数据、云计算、虚拟整合、3D打印、机器人等前沿技术,提升公司智能制造及运营能力,带动整个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来自德国的Sigwart Juergen感受更深刻,他说,近几年在博世汽车部件(长沙)有限公司工作,通过对湖南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特高压装备等制造业的切身感受,觉得自己见证了湖南制造,乃至中国制造,向高技术、高智能、高品质的发展过程。
传统工业领域盛开“智造”之花
从“制造”到“智造”,传统优势产业更添活力。
烟花,是湖南传统优势产业,但其生产过程却有诸多安全隐患。在浏阳,一条长达60米的生产线,融合了制作组合烟花的十二道工序,从制内、外筒到筑泥底、穿引线,从装药、封固引剂到粘贴标签封装成箱,全部采用自动化机械流水线生产,使烟花生产实现“机器换人”。
机器添了“智”,设备也越来越“灵泛”。位于长沙经开区的铁建重工,最新研发出一款数字化凿岩台车,具有很强的人机对话功能。在凿岩过程中,可智能分析岩层数据,修整凿岩参数,实现自动钻孔作业等各种相关功能。该公司通过持续创新,最近4年内在智能设备制造领域制造了4个国内第一、2个世界第一。
据国家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14年,湖南省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综合指数为76.06,位居全国第十。随着信息化与工业化不断深度融合,湖南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老树发新芽”,在稳增长中继续发挥支撑作用。
创新不止 “智造”不息
12月1日,湖南省政府对外发布《湖南省贯彻〈中国制造2025〉建设制造强省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规划12个产业领域,积极支持制造业向“智造”转变,努力实现制造强省的科技跨越。
“目前,湖南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阶段,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介绍,湖南制定本次行动计划,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加快实现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的新跨越。
湖南省经信委副主任殷林波表示,通过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世界产业格局加快重构及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实施,运用大区域发展战略叠加优势,湖南将进一步加快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 (本报记者 龙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