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农民忙时下地干活,闲时唱戏、扭秧歌,成为时髦的“乐活”一族;在社区,居民白天外出忙活,夜晚跳舞、看晚会,搭建自己的梦想舞台。这样的景象无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都会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城乡上演。
“河东城困住了赵王匡胤,把一个真天子昼夜巡营……”在长安区郭杜街道樱花广场,一台精彩的秦腔大赛,吸引来周围居民和过往群众驻足观看,围观群众中不时有人叫好。大赛的组织者郑国栋是樱花路社区的负责人,在街道文化站的支持下,他将社区艺术团体和秦腔自乐班组织起来,常年为社区居民免费举办各种文化演出,让文艺爱好者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为普通百姓搭起一座梦想舞台。
为支持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长安区在基础设施提升中以综合文化场馆为原点,以基层文化站为辐射面,以村级文化大院为连接线,构建一个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文化惠民服务网络。今年,投资两亿多元的长安文化中心建成并对外开放,为广大长安市民提供了一个集图书阅览、体育健身、文艺演出、非遗文化展览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22个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韦曲街道文化站被陕西省文化厅评为一级文化站,实现城乡综合文化站、文体小广场全覆盖。同时,还投资160多万元,为新建的文化站配备教材图书、灯光音响、服装道具等。
城里的文化活动火热开展,农村群众自编自演的特色节目也让人刮目相看。在滦镇街道上王村,火红的蓬蓬裙让人们忘记了冬天的寒冷。一座群众文化广场在夜晚显得流光溢彩,舞台上一支西班牙斗牛舞,引来群众喝彩。一位常来上王村休闲度假的游客说:“没想到在农村,也能看到富有异域风情的舞蹈节目,很有‘国际范’。”
让农村群众踏上自己的“星光大道”,与城市居民同享文化福利。长安区积极鼓励文化单位和民间文艺社团下乡演出,带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火热开展。近几年,区政府每年出资安排大型户外演出50场次,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600余场,综艺演出300多场,农村电影放映3.8万余场,还为每家基层文化站拨付5万元的免费开放资金。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城乡群众的精神生活,还培养了人才,推出了精品,具有地域风情的长安道情剧《江姐》在陕西省第六届艺术节上斩获8项大奖。在长安土生土长的何家营鼓乐名扬海内外,奔赴澳大利亚、韩国等地交流演出。一个个群众担纲的百姓“碎戏”,不断在这个文化之都浓情上演,也让海外观众认识了一个文化长安。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本报通讯员 杨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