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三清山:生态文明建设创新之路

    作者:陈晓平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10日 14版)

        2015年,三清山旅游人数居江西全省第一;住建部对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执法情况抽查中,三清山列江西省第一、全国第二;今年国庆长假,三清山游客满意度连续一周位居江西省第一。经济新常态下,旅游景区发展面临新形势。面对有风景缺文化,有产品缺精品,有管理缺服务,有游客缺效益,有企业缺产业的短板,旅游景区如何实现自我突破,带动一方百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三清山景区选择以创新破解这些难题。

     

        十亿年的地质演化、1600余年道教文化浸润、地处赣浙闽皖四省交界处的区位优势、30年探索发展积淀的产业基础,使三清山成为全国第5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面对全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三清山以创新思路开辟发展新路径,打造山上核心景区,实现山上山下“双核”发展,打造“三清山-港首-婺源”国家级生态旅游先导区。

     

        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三清山推动创新之路的根本保证。全山通过网格化的方式划分为6个片区、15个服务点,干部职工深入一线驻点服务,保证网点有人督、事出有人管、纠纷有人调;“党建进景区”在游客集中地设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示范窗口。

     

        三清山游客人数高增长的同时维持了较高的游客满意度,源于管理创新。三清山景区制定了导游服务、党员示范岗等11项省级标准,其中三项为国内首创,其他项填补了省内空白;“智慧旅游”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线上景区平台可提供门票、酒店、餐饮、电子导游、在线支付等全方位服务,线下完成景区免费无线WIFI全覆盖,智慧化管理在提升景区工作效率的同时给游客带来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景区还与农家乐户主签署了联盟书,通过约束规范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并推行“旅游贷”小额贷款扶持农家乐发展,让游客在规范管理的保障下体味到原汁原味的“三清人家”。

     

        业态创新加速产业新升级。三清山斥资360万元面向全球招募旅游目的地规划团队解决旅游业态的布局问题。旅游商品品牌“三清印象”、道文化系列旅游商品“三清道缘”、融合自然风光与传统艺术的“三清山多层剪纸”,使三清山旅游购物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摄影旅游、房车度假、健身康体游、户外拓展游等业态融合项目层出不穷,使三清山新兴业态遍地开花;《大美三清山》歌舞秀、道文化演艺剧目《东方女神》、话剧演出《枫林剧场》等多个演出项目使三清山演艺市场从景区建设中脱颖而出。旅游全业态发展带领三清山走出了单一的门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迈向多元化经济发展。

     

        酒好还要靠吆喝。三清山创新探索区域联合营销模式,围绕“旅游+”理念,联合婺源、景德镇古窑两个地域相近、旅游资源迥异的景区,打造“清婺景——最美之旅”品牌线路。三清山还积极运用新媒体助推景区营销,建立了微博、微信等营销平台,并在人才、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微信公众号“三清山旅游”稳居国内5A级景区微信排行榜前三甲。

     

        旅游景区,文化是魂。做到文旅相融、文旅相通,文旅促进,才能促使景区发展得更好。近两年,三清山以文化创新打造魅力新品牌。一年一度的三清山国际旅游文化月、影响广泛的全国摄影大展、水墨三清山书画展、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行、全国桥牌大赛等40多项文体旅游活动为三清山集聚了人气、打响了品牌。投资15亿元的中国道教文化园融合道教朝觐、灵修养生、道学交流、观光演艺、休闲度假等多重功能,成为“三清山旅游+道教文化”的又一重要展示体验载体。

     

        (作者系江西上饶市委常委、三清山风景区党委书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