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9日 星期三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

    探索服务外包人才独特培养通道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王阳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9日 04版)

        在2015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学院与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上百支队伍同台竞技,获五个国家级奖项,其中两个一等奖,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学院党委书记、校长严世清说:“江苏省有128所高校,要想在众多高校中突围,必须找到一条独特的人才培养通道。”

     

        “接项目”,是学习的最好手段

     

        刺耳的警报声响,眼前的楼宇安防系统,几十根不同颜色的电线全部被拔掉,红色的警示灯亮了一排。这是一堂安防应急演练项目,老师要求学生以6人为单位,完成眼前的应急处理,在最短时间内让安防系统恢复正常。在学院老师看来,“真实的物业管理中,就有可能遇到这种极端情况,在真实项目中历练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

     

        走在学院实训楼里,记者看到,几乎所有实训室的门口都挂着共建企业的牌子。目前学院已与IBM、思科等100多家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合作,按照企业的真实环境和工作流程,高标准地打造了30余个生产性实训室。经过一到两年的实训室锻炼,学生将进入企业项目实训,参与企业真实项目,递进式培养职业能力。

     

        严世清介绍,他们的学生每个学期都要接受项目考核,“能做项目的学科都不再采用笔试。一个学生在3年的学习期间,要完成6个项目”。

     

        对接需求,不断革新课程体系

     

        最近两个月,该校纳米科技学院老师梅啸的课外时间,几乎是在苏州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度过的。原来,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开设了全国唯一的生物信息技术及应用专业。由于专业新,学院面临着没有教材可以用的困境。经教研组研究决定,没课的专业老师到生物纳米科技园内,将产业要求“翻译”成专业课程。

     

        在服务外包职业学院周边一公里范围内,分布着生物纳米科技园、创意产业园和国际科技园。这样的地缘优势,使学院对服务外包产业的结构调整能灵敏地作出反应。

     

        该校常务副校长王颖介绍,学院专门成立了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40位专家学者、政府和行业代表、知名服务外包企业专家担任委员,定期举办学院发展规划专家论证会,为学院发展把脉。该校经过大量市场调研后发现,在各类服务外包企业集聚的苏州,ITO、BPO和KPO这三大重点业务的人才需求最为紧缺。对此,学院开设了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22个专业,实现了学院专业链与地区产业链之间的高度契合。

     

        提高素养,提前打造“职业人”

     

        与传统高校不同的是,服务外包职业学院里没有大学语文课,取而代之的是弟子规与服务外包职业素养课。这是人文艺术学院老师张建亮在进行市场调研后自己编写的系列教材,“把国学经典融入基本礼仪和服务外包职业素质,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适应职场,培养职业人”。

     

        同时,在学院的每个实训室门口,都用英语、日语、韩语进行了标注。“外包企业,除了欧美等英语国家,还有日韩企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主修外语。”

     

        在职场中都尚且属于新鲜事物的“压力管理”,学院已经用在了学生身心管理上。新生入学开始,学院就为每个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构建起校心理咨询中心、各二级学院心理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立体心理三级体系,并成立了一支持双证上岗的心理辅导员队伍。

     

        服务外包职业学院连续四届毕业生实现了100%签约就业,其中在苏州本地就业的比率达70%,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80%。“从踏进校门起,就没担心过就业问题。因为熟悉企业,态度上也更加职业,所以竞争力会更强。”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如是说。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王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