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学人应该读什么书?
“对于法科学生,学习不应局限在法学方面,而要在文学、史学、哲学,特别是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等方面加强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同学尽可能多的沟通、交流,有助于个人视野的开阔、思想的进步。”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说,这是该校“友思”学习圈兴起的初衷。
读书,是一种圈子
和有共同兴趣的老师、同学,一起读书,一起讨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友思”(Youth)学习圈于2014年5月启动,每个“小圈子”都有十来个固定成员,跨院系、专业的老师同学因为共同的学习或研究兴趣坐到了一起。
中国情理法之孝行冲突——关于《红楼梦》,法律对人性的救赎——《费城故事》,《红字》中的法律意象……这是“文学中的法律研究学习圈”的读书心得,他们还创建了微信圈“文学中的法律人”和微信平台“文学中的法律想象”。
“何为法的精神”学习圈中来自多个院系的9位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读《论法的精神》,一起讨论11次,形成上万字的讨论总结,才算读完这本书。“孟德斯鸠通过古今中外的实例,带我们走出了象牙塔,让我们看到,法律应该与诸多事物有关,包括政体原则、防御力、攻击力、气候性质、土壤性质、使用的货币、人口等,一个优秀的立法者理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制定符合本地区情况的‘良法’。”一位年轻的圈友说。
目前,“友思”学习圈已有40个读书小圈子,由396名老师学生参与组成。每个圈每年还可以获得学校大约1000元的资金支持,校团委还专门建立了“友思”学习圈借阅式书库。
讨论,让思想火花聚成火炬
无涯国学学习圈专门研读四书,甚至吸引来校长黄进参加。黄进不仅参加学习圈的活动,而且作为法大“友思”学习圈活动的主要发起人,他还列了一个书单,不少同学是从他的推荐书开始阅读的。
有一个圈的学生专门研读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该圈的发起人刘佳奇说:“这本书培养了我们对于中国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乡土中国》的学习圈则让学生们认识到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别正是“礼治社会”和“法治社会”的差别。“礼治”逐步解体造成的社会秩序紊乱亟须“法治”去调整,这是一群大二学生的收获。
“学习圈的活动并不拘泥于这一本书,而是将书本内容作为话题,不断引入其他领域的知识。通过读《西方的智慧》,我们收获了基督教的历史,收获了文艺复兴的启蒙,收获了圣经及其精神感悟。而在讨论中,平日里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真的能聚成火炬。很幸运能够在这个学习圈里认识这么多爱智之人,很幸运有机会以另一种视角重新认识西方哲学的智慧。”陈宁的话是行思会8位同学对《西方的智慧》这本书共同的感悟。
无涯国学圈的一位同学说:“许多经典著作的书名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往往也就止步于对书名的熟悉,自己并未亲自看过,通过学习圈一起阅读并讨论,方有进益。” (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