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8日 星期二

    新视点

    思政课的价值追问

    作者:娄淑华 马超 《光明日报》( 2015年12月08日 13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开设以来,经历“85方案”“98方案”“05方案”的调整与改革,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以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以学院建设为保障的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通知,强化其针对性与实效性,各高校领导密切关注其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相关教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这不禁使人追问:为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如此重要,其价值何在?

     

        国家层面:

     

        增进政治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国家性质来看,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始终在探索中前行。从国家发展来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社会结构、利益关系与分配方式等各方面矛盾不断涌现。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动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产生误解,同时,西方国家的某些价值观念及文化思潮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与渗透,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复杂性与艰巨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宣传工作的主渠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成熟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竞争,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主导性,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西方文化思潮诱导,净化意识形态领域的环境;引导大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政党层面:

     

        夯实执政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与自身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要搞好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始终保持最广泛的战斗堡垒与群众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与人民的选择,其执政合法性与合理性的现实基础在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始终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是其执政需求与行为准则。大学生是党的执政主体的后备力量,是党的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事关党的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主旋律,高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传播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执政规律与行为准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引导大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内化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畅行群众路线,自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与奉献意识,以自己的行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帮助大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参与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团组织实践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党性素养,增强入党意识,端正入党动机,积极为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个人层面:

     

        培育核心价值观,塑造完美政治社会人格

     

        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遵循人与教育的发展规律,实现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塑造大学生完美政治社会人格,有序实现其政治社会化应是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现代高等教育是以专业知识教育为主,侧重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强调对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占有,然而,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实现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即价值观与政治社会人格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核,凝聚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与行为准则,是当前大学生完美政治社会人格的核心要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相契合,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核心课程,是塑造其完美政治社会人格的最佳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引导大学生把握时代脉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民族观念、国家意识、社会责任与奉献精神;帮助大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理性认知和处理历史与现实、个人与国家、权利与义务、自由与责任的关系;鼓励大学生努力追求人生价值,正确面对生活困难与挫折,磨砺意志,塑造品格,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知识教育上升到价值观教育,塑造大学生完美政治社会人格,正是其价值的生发机制,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实现个人自由全面发展,进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项目号:14BKS101]的阶段性成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