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QQ还是微信,网络社交工具里那些带着各色表情的“小黄脸”,笔者从不陌生。但还是没有想到,它们能当选《牛津词典》2015年年度词汇。当消息传来,那个“一边大笑,一边流眼泪”的小黄脸入选《牛津词典》2015年年度词汇时,我确实感到万分诧异,它分明只是一个emoji表情,哪里是“一笔一画”(或字母)的词汇?但这个笑脸,却真的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语言元素。《牛津词典》通过测算,发现该表情是所有网络表情中使用最多的,英国人所使用的网络表情中,有20%是这个“笑着哭”,美国则是17%。
超越了语言的界限,颠覆了我们对文字、对词汇的定义,“喜极而泣”的小黄脸当选年度词汇,这是《牛津词典》对互联网社会、对网络文化的正视。网络再也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真真切切融入了我们现实的生活,影响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相比于传统文字,emoji表情这些视觉表达一方面更能体现交流者的“内心戏”,另一方面更有效率,而“效率”的担当,恰恰又吻合了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网络社交的崛起,不正是要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高效么?
一次盛典式的聚光之后,这张“笑着哭”的小黄脸以及它的“兄弟姐妹”也被专业人士所警觉。emoji表情会不会冲击文字的未来?emoji表情会不会消解文字的功能?舆论场里,这些担忧的声音并不少见。但是,语言的发展从来不会背离“便利性和信息量”这两个趋势,无论赋予emoji表情再高的荣耀,它也不会成为一种主流语言。语言的世界里,多一道辅助性的工具并不是坏事,以“非此即彼”的二元论“压制”小黄脸们的冲击,并不算积极的举动。与这种对语言层面的冲击相比,笔者更在意这些“小黄脸们”对实际生活的消解。
活跃在社交网络中的网民,年轻网民的数量一定高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网民,而对这些emoji表情使用的熟练程度和频率,年轻网民也一定高于其他网民。事实上也正是拜青少年网民所赐,“笑着哭”的小黄脸才逆袭千言万语,晋升为年度词汇。在网络上,这些年轻网民思维活络,聊天时谈笑风生,幽默风趣,他们熟练地使用着各种emoji表情,一方面丰富着自己的表达,另一方面时刻照顾着倾听者的心绪,即便是聊天告一段落时,他们也忘不了用某个表情礼貌性地表达告别。
遗憾的是,网络上的“生龙活虎”,在现实交流中却呆若木鸡。很多年轻人习惯了网络社交,在现实社会的交流中,却再也找不到网络交流时体现出来的那种修养,或者木讷寡言表达不清,或者时时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倾听者的感受。没错,正是他们习惯了网络社交、过于依赖网络社交,反而削弱了正常表达情感的意愿和能力。于语言层面可能造成的冲击相比,这种事实上已经“消解生活”的冲击,恐怕更让值得警醒吧。
生活在这个缤纷多姿的世界里,多一道工具丰富我们的生活终归是好事。拥抱“小黄脸”没有错,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绝对不能退化。俗话说得好,捡了西瓜,芝麻也不能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