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于文杰 记者毕玉才)记者日前从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培训班上获悉,据国家非遗保护中心统计,辽宁凌源皮影戏数字化采集数量名列全国第一,辽宁鼓乐名列全国第二,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名列全国第三。三个项目采集成果均超过千条,其中,凌源皮影戏以2898条高居榜首,得到国家非遗保护中心的好评。
2013年,辽宁省非遗中心选取了凌源皮影戏、辽宁鼓乐、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三个项目作为非遗数字化保护的试点项目。同时,辽宁入选首批国家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省份。2014年,省非遗中心又选取海城高跷、乌力格尔、凌源皮影戏三个项目,开展第二批国家非遗数字化保护试点工作,目前,相关数字化采录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据国家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辽宁大学教授乌丙安介绍,非遗数字化保护是将非数字化的非遗资源加工转换成数字资源进行保存。比如:通过录入、扫描、摄影、转录、摄像、制作等方式,生成数字文件,并建立数据库进行存储、管理、共享。利用数据库等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保存,比活态保护更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