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时代先锋

    一生都为民族团结的誓言

    ——追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原州长召存信

    作者:本报记者 张勇 任维东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30日 04版)
    召存信夫妇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 资料照片

        2015年1月25日上午,傣乡西双版纳乌云密布,景洪城边澜沧江上波涛呜咽,上万名各族群众自发来到殡仪馆,为两天前去世的老州长召存信送别。此后10日,每天都有来自边远民族村寨的数百乡亲到召存信家中吊唁。140公里外的勐腊县勐腊镇曼龙代村的傣族群众闻讯后,选出5位老人赶到召存信家表达全体村民的慰问。

     

        10个月后的今天,当地许多干部群众说起老州长召存信,仍是不住地叹息。

     

        一位昔日的封建土司领主,一个退休23年的老州长,何以赢得世居在西双版纳的傣、汉、哈尼等13个民族的共同爱戴?

     

    召景哈的抉择

     

        1943年,侵占缅甸的日军逼近西双版纳,日军飞机多次狂轰滥炸傣乡大地。西双版纳各族群众奋起抵抗。

     

        自古英雄出少年。江城县整董土司的儿子、年仅15岁的召存信,受命到边境勐捧组建抗日自卫中队保家卫国。抗战胜利后,才华出众的召存信很快相继担任勐捧土司、曼听办事处主任、车里宣慰使司署议事庭庭长(召景哈)等职。

     

        宣慰使司署是元朝以来西双版纳封建领主制社会中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最高统治者是宣慰使召片领。外议事庭是最高权力机关,由召景哈主持。18岁的召存信成为召景哈,成为西双版纳第二大封建领主。然而召存信牢记家训“要爱民千寨,不要爱钱千袋”,不贪图封建领主的权力,更不满国民党反动统治。他带头反对和抵制非常繁重的税赋和摊派,曾因此两次被关进国民党监狱。1949年初,召存信和鲁文聪组织反蒋武装,接管车(里)佛(海)南(峤)三县国民党政权。5月,召存信和鲁文聪赴普洱寻找共产党,正式参加革命。

     

        1950年2月初,解放军追击国民党残兵抵达澜沧江北岸的橄榄坝。召存信立即率领20多位土司头人找到解放军某部副师长吴效闵说:“我们恳请大军渡江,早日解放西双版纳!”吴效闵深受感动,同意率解放军渡江。召存信又积极发动群众筹办粮草竹筏,配合解放军成功渡江,消灭了国民党残军,解放了西双版纳全境。

     

    民族头人的三次誓言

     

        1950年9月30日,是召存信终生难忘的日子。这天,召存信参加的西南民族代表团应邀来到北京,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召存信与召片领刀世勋一道,把象征封建领主世袭权力的金伞献给了毛主席。

     

        1951年1月1日,召存信参加了普洱地区民族团结剽牛盟誓大会。召存信第一个在“民族团结誓词”上工工整整地用傣文写下“召景哈”3个字,在他的带领下,48名各族兄弟代表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铭刻着誓词的“民族团结誓词碑”至今还屹立在宁洱县磨黑镇,见证着以召存信为首的26个民族兄弟的血脉真情和赤胆忠心。

     

        回到西双版纳,召存信又召开“车里县民族团结誓师大会”,他带领100多名各民族大小头人举手发誓:“永远跟着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边疆。”

     

        1953年1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时,召存信当选为自治区主席(后为自治州州长),他公开宣布放弃剥削、放弃召景哈职务。1957年1月,召存信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他多年的人生夙愿,完成了从封建领主到人民公仆的人生转变。

     

    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团结

     

        到过西双版纳的人,都难忘金孔雀造型的机场候机楼。当地干部群众都知道,没有老州长召存信的心血,机场就建不起来。

     

        1986年,国家在景洪市建机场,需在嘎洒镇大面积征地,几个村寨的数百户傣族村民不同意征地,机场建设工程受阻。召存信一次次地深入村寨开导村民,以他的威望和真诚,消除了大家的顾虑,村民们纷纷将土地让了出来。

     

        曾任州政协主席的王贵生回忆说,景洪市嘎洒镇山区的三个拉祜族村寨原来经常缺粮,而坝区的傣族村寨粮食有余。召存信州长到傣族村做工作,他说:“民族不分你和我,有饭要一起吃。”动员傣族群众把富余的粮食捐助给拉祜族群众,解决了3个拉祜族村寨的缺粮问题。嘎洒镇的捐粮活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直到90年代初当地拉祜族群众自己解决温饱时才结束,还带动了其他坝区的傣族群众捐粮帮助山区少数民族。

     

        召存信常说,要像珍爱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他当州长40年,一直是这样做的。因此西双版纳长期稳定安宁,各民族团结和谐。不仅傣族人爱戴他,其他民族的人也敬重他。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召存信也享有很高的威望。

     

    “布衣州长”的“家宴”

     

        召存信家的房子建于20世纪50年代,在厨房的墙上,挂着5张用竹片编织而成的傣式饭桌,在院子里,还有两张傣式饭桌。在厨房旁被熏黑的院墙边,还有六七个做饭用的火盆一字排开。召存信的儿子召亚伟介绍说:父亲无论是当州长时还是退休后,家里几乎每天都是大摆“宴席”,院子里摆满了饭桌。吃“宴席”的客人,都是来自版纳各地村寨的各族群众。他们有的是看望召存信夫妇,有的是上访反映问题。在泼水节、开门节等傣族节日期间,每天都会有上百村民进城来他家里看望。无论是什么民族,无论来人多少,召存信都要请他们在家里吃饭。只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会尽量帮助解决。许多干部群众称他为“布衣州长。”

     

        说起老州长为西双版纳的发展所作的贡献,许多干部群众如数家珍:全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橡胶产业从无到有,全州第一条公路、第一座澜沧江大桥、第一个机场的诞生,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不当州长后,他又以全国政协常委的身份为西双版纳的发展鼓与呼,景洪县改市、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边境口岸建设……都离不开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呼吁。

     

        “一直以来,西双版纳的各族干部群众都团结如一家人,老州长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西双版纳州政协副主席胡志寿说。

     

        (本报西双版纳11月29日电 本报记者 张勇 任维东)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