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新闻人物

    罗布泊的寻梦人

    作者:光明网记者 王营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7日 04版)

        罗布泊,人们称它“死亡之海”,那里是一片寸草不生的盐漠。然而,在它干涸的湖床里却藏有丰富的“宝藏”——钾盐资源。15年前,一批年轻的创业者来到这里,开始了他们的追梦“寻宝”之旅。15年后,这批追梦人所在的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罗钾)成为全球最大的硫酸钾生产基地。

     

        “国家需要钾肥,我们这些人都是搞资源、搞技术出身的,遇到这么好的钾盐,把它开发出来为国家做点贡献,实现了我们个人的价值,多好的一件事。进入罗布泊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回忆起初次得知这片“宝藏”的情景,当年的创业者之一、现任企业党委书记的李守江依旧难抑兴奋。

     

        1990年末,第一批罗钾创业者来到罗布泊。面对基础设施基本为零的茫茫荒漠,他们明白,开发难度极大。怎么办?科研人员少,他们就在全国各个科研所找;没有可借鉴的现成技术,就对核心工艺、关键设备及工程化技术进行攻关研发。夏天高温达60多摄氏度,饮用水从几百里外运进来,没有新鲜蔬菜时连续吃了20多天土豆……不忘初心的创业者攻坚克难,最终从卤水中提取出了有经济效益的钾肥。

     

        2002年9月,罗钾开始动工建设2万吨/年工业试验厂项目,2003年7月成功试车,产出了第一代罗布泊自己生产的硫酸钾。随后公司试验厂生产稳定,产品逐渐进入市场。

     

        然而,就在2004年8月,不期而遇的外力影响使得公司资金链断裂,账面上不足20万元,连员工的工资都无法发出。此时,罗钾公司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暂停所有高管的工资,保住三项指标:保发电的柴油、保产品能够拉出去卖掉、保基层员工工资,就这样艰难地维持了两个多月。

     

        同年10月,作为中央企业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将战略目光聚焦在了罗钾公司身上,决定承担这份责任。罗钾公司才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经历了几近破产的罗钾公司,在国投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了不到5年时间,走完了相当于美国犹他州大盐湖15年、国内同行30年走过的开发历程,创造了世界盐湖开发史上的奇迹。2012年,“新疆罗布泊钾肥基地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竣工验收。2013年,罗钾公司技术中心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为第20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如今,罗钾公司已经从刚创业时的20人发展到拥有正式员工3500人,现代化的厂房连成片,百里盐河和万顷盐池碧波荡漾。员工们的生活面貌也大变样,布置如江南小景的食堂,有空调、卫生间,有电视、能上网的公寓,供员工小憩、商讨事宜的咖啡屋,还有设备齐全的健身房……“一条大路,伸向大漠的心脏;晨曦的阳光,照在平静的湖面上;一片片盐田,描绘出五彩的画卷;一张张笑脸,绽放着罗钾人的幸福。”几个年轻员工组建的红柳叶乐队自编、自写的歌曲《梦想罗钾》,唱响了今日罗钾的美好生活。

     

        在实现“钾盐梦”的过程中,这支罗布泊的追梦队伍不忘回报社会,用行动践行着央企的社会责任。在新员工招聘中,罗钾公司充分考虑到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特点,适当放宽录用条件,保证更多少数民族青年的就业。2010年,罗钾公司在马兰基地建设了编织袋厂,370多名随军家属和部队职工的就业问题得以解决。多年来,罗钾公司捐助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萨尔乔克乡的棚圈建设、土暖气工程,巴州若羌县的教学楼、医院、影剧院和农业红枣种植……实实在在为当地人谋得福利。

     

        栉风沐雨15载,今天的“罗布泊”牌优质硫酸钾已成为行业著名品牌,坐拥国内45%的市场份额。李守江说:“过去我们靠创新白手起家,未来我们也将靠创新做大做强,利用国家‘一带一路’等契机更好地走出去,把“罗布泊”品牌在国际上树立起来。”

     

        (光明网记者 王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