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双周谈

    教育,始于家庭

    作者:刘博超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24日 15版)

        “家庭之路充满着无证驾驶的‘司机’。没有驾照不能开车,违规要罚款。然而,做父母却不要任何培训,也不需要证就可以自行其道了。实际上,做父母比开车要复杂一百倍、一千倍。一个孩子的方方面面,从生理到心理到养育方式,从知识的学习到人格的养成,是一门大学问。”

     

        “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第一是母亲的子宫,第二是家庭,第三是教室,第四是职场。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在2015年家庭教育国际论坛上,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的话吸引着与会者。“家庭的教育价值远远没有被认识。英国学者赫胥黎说:‘欲造伟大之国民,必自家庭教育始。’”

     

        好父母不把教育孩子看成是枯燥的责任和义务,而是当作自己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富足”,只有能够享受教育的人,才会演绎教育的精彩。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接受过科学的训练,所以很容易犯错。

     

    家庭教育不是课业的延伸

     

        家庭教育等于在家督查课业吗?研究显示,93.9%的家长在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后,会以代替检查、督促检查等方式对子女的作业进行指导,参与到学业管理的过程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小学生家长在子女成才观上存在重“成才”(学业成绩)轻“成人”(自理、人际、情感等)、重“投资”轻“沟通”的问题。学前班教育、择校行为、课外班学习或课外作业是小学阶段最常见的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支出成为城市小学生家庭的主要经济支出之一,家长对子女的物质投入不断加大。感到“压力有些大”和“压力非常大”的家庭分别为16.74%与2.51%,五成家庭表示刚刚能够承受。而从辅导班选择看,九成家长会出于实用为孩子报有利于发展和升学的兴趣班。

     

        长期从事青少年国际比较研究的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研究员胡霞发现,即便同在东亚文化圈,中国家长对孩子课业期待之高也非常突出。“母亲常将我和他人比”的调查项中,有59.4%的中国孩子选择“是”,而该项在韩国与日本孩子那里分别只有46%与34.8%。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调查高中生中,经常和父母聊天的中国孩子占54.1%,而在日本、韩国分别是81.4%与70.1%。期待高而沟通不足,学业加码而育人乏力,成为中国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要误区。

     

        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认为,家庭教育有自己独特的使命。在基础教育全面普及的今天,家庭教育不应再围绕着学校的课程和升学考试转。以教会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才是家庭教育应当承担的职责。

     

    “即便每天只有一个小时陪伴孩子,请将这一个小时安排得充满浓浓的爱”

     

        2014年,“知心姐姐”团队历时三个月,走访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20多所中小学校,对8347名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孩子心中最期待的教育是有情感的教育,孩子们渴望有情感的父母和有情感的老师。

     

        “知心姐姐”卢勤说:“少年儿童正处在情感认知的成长阶段,对他们来说,讲情感比讲道理有用。”

     

        《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表明,融洽的家庭关系能够为学业提供情感支持。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更多采用协商、民主的亲子互动模式。“会听取孩子意见”的家庭,其子女学业水平优秀的占39.11%,而子女学业水平较差的仅为19.90%。调查显示,出现不良情绪时,学业水平优秀的小学生有66.62%常常能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学业水平较差者中只有44.31%认为自己的负面情绪常常能被父母察觉。

     

        日本学者诸富祥彦指出,家长内心的安定对家庭教育的成功非常重要。他表示,父母情绪不安定、易怒的话,孩子也得不到可以安心的环境,不利于培育孩子的安全感、信任感。他建议,情绪烦躁的时候离开孩子,平稳下来后再回到孩子身边。“教育子女,比起时间,亲密度更重要。即便每天只有一个小时陪伴孩子也不要紧,请将这一个小时安排得充满浓浓的爱。因此,孩子就会有‘我被父母爱着’的真实感觉,这易于让孩子建立自信。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即使受到挫折、失败,也能够重新站起来。”

     

    “让孩子完整地成长,而非完美”

     

        “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家长一方面从来不给孩子磨炼意志的机会,却又要求孩子与别人竞争。家长期待过高,孩子反而会发挥不好。学习压力太大、心理负担过重,孩子就会丧失自信。”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

     

        他说:“教育过程就好像看足球比赛,原本都坐在体育场里,好好地看球赛,大家都看得清楚。突然有一个观众(家长)着急地站起来,影响了别人,结果是所有人都站起来,到头来,观赛效果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提倡‘慢教育’,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要追求一节课里让学生强制性地记忆多少东西,而是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孩子们从学习做人开始学习文化知识。有家长说,我慢了,人家快了,人家抢‘跑道’怎么办?这就有赖于政府、媒体、学校、社区、家长形成合力,在社会形成舆论场,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观念。”

     

        杨雄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要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让孩子完整地成长,而非完美。“完整”不是“完美”,而是多元化的发展。有机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给孩子灌输一堆知识,而在于能够支持孩子,帮助孩子,让孩子自然发展,准许孩子能够成为他自己。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