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省区市党委统战部门、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统战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坚持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我国高校统一战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理论培训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近年来,各省区市党委统战部门、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坚持以政治培训为主,把系统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作为理论培训的首要任务,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高校统战成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夯实了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北京市通过举办党外代表人士高级研修班、中青年骨干培训班、“高校统战大讲堂”等形式,每年培训3000余人。江苏省高校自2007年以来共举办党外人士培训班349期,培养党外人士13832人。上海市依托市委党校(市社会主义学院)、市委党校第四分校、各高校党校三级培训网络,每年由各高校举办的各类党外人士教育培训班总数超过40个班次,年平均培训党外人士达1200余人。
吉林省委统战部开办高校思想政治大讲堂,用党外知识分子的声音解读党的方针政策、国家发展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鼓励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湖北省在高校民主党派成员中开展“加入党派为什么、历史责任是什么、我为高校做什么”大讨论,在无党派人士中组织了“无党派人士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主题演讲活动,融政治引导于活动之中。湖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黄邦全说:“接受培训锻炼以后,政治把握能力不一样了,包括看待科学的视角也不一样了。”
积极为统一战线培养输送人才
高校是人才的重要发源地、创造地和聚集地。高校民主党派工作事关民主党派的建设发展,事关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坚持完善。在各级党委的帮助支持下,我国高校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成绩斐然。
截至2014年底,全国高等教育领域有民主党派成员15.6万余人,占成员总数的15.3%。现任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副主席中,54人有过高校工作经历,占63.5%。中央统战部无党派人士重点人物库中四分之一在高校工作。
各省区市党委统战部门、教育工作部门和高校党委积极为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搭建平台,各地涌现出一批优秀高校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代表人士。湖北省农工党主委、省经济学院原院长吕忠梅,先后参与《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修正案)》的起草、调研和论证工作,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14年度法制人物”。无党派人士、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贾凤姿29年来同病魔作斗争,坚持打造“最迷人的课程”,燃烧生命教书育人的事迹传播正能量。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人民医学家、抗艾英雄、武汉大学无党派代表人士桂希恩教授;青藏铁路建设指挥员之一、民革党员、铁道专家田红旗教授等,成为高校知识分子学习的榜样。
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发挥作用
高校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来源地。各省区市按照“政治上一视同仁,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活上关心照顾”的原则,紧紧抓住发现、培养、使用、管理四个环节,培养了一支较为充实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作用。
在今年中央统战部和教育部调研的780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中,424所高校配备了528名党外校长、副校长。教育部直属75所高校中,43所高校配备了52名党外正副校长。112所“211工程”高校中,有54所高校配备了72名党外正副校长。
各省区市对高校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非常重视,调研的780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中,有各级党外人大代表1977人,各级党外政协委员7653人,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64人,全国政协委员303人,省级人大代表497人,省级政协委员2288人。
各省区市和高校党委通过健全制度、提供支持、帮助解决困难等方式,创造条件让党外代表人士更好发挥作用。重庆市支持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一线作贡献,完成全球第一款工业物联网芯片、家蚕基因克隆技术、海扶刀、工业CT等重大科研项目15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30余项;湖南省各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科研成果与非公有制企业对接,7年来先后发布党外人才科研成果1500多项,与企业对接合作100多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南大学党外知识分子带领和推动学校科研工作,近5年来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5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居于全国高校前列。
(本报记者 王海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