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甘肃酒泉玉门市六墩乡安康村,记者发现,家家户户都养羊。
在六墩乡安康村统一规划的养殖小区里,养殖大户王社福有4座养殖圈舍,养羊200多只,是村里响当当的“领头羊”。
六墩乡是玉门市成立最晚的移民乡,土地盐碱化程度严重。“农作物产量低,群众靠种地脱贫太难,大力发展养殖业是有效途径。”六墩乡党委书记王东说。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六墩乡牢牢扭住养殖业这一“牛鼻子”,全面启动了覆盖全乡的5个万只肉羊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并优先协调98户贫困户修建标准化圈舍。其中,先期扶持今年计划实现脱贫的54户贫困户调引羊719只,夯实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基础。
近年来,玉门市加快发展以肉羊为主的设施养殖产业,逐步培育了移民群众增收主业。在精准扶贫中,玉门市根据全市1612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因户施策,制定了温室拱棚、羊只调引、暖棚圈舍、饲草种植、危房改造、“两后生”就学和劳务输转等7个方面的具体扶持措施。特别是对今年确定的977户贫困户,根据农户的发展意向和致富需求予以重点扶持。
与安康村不同,百里外的瓜州县双塔乡古城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主产业则改为枸杞种植加工。“今年我家种了40亩地枸杞,共收入23万元。目前,我们村枸杞种植面积已达6500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六成以上,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枸杞,我们村也成为瓜州有名的枸杞专业村。”院子里,村民陈显才正在晾晒最后一茬枸杞。靠着枸杞种植,他家里建了新房、买了小车,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玉门市和瓜州县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的探索是我国产业扶贫成就的真实写照。通过产业扶贫,我国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据统计,2011—2013年,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938元增加到5389元,年均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连片特困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贫困人口普遍经济薄弱、基础条件差,仅仅靠送钱送物只能应一时之急,完成‘十三五’扶贫攻坚任务,关键是要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说。
(本报记者 李慧 宋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