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而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提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的具体工作部署。
近年来,党和政府把扶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度、宽领域、多层次向前推进。从2011年到2015年,仅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从272亿元增长到467.45亿元,扶贫开发取得新的明显成效,农村贫困人口继续减少。
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介绍,2014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比2011年底减少5221万人,平均每年减少174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7.2%,比2011年下降5.5个百分点;今年有望再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
尽管成就巨大,但我国的贫困依然面广程度深。洪天云指出,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意味着从2014年统计以来到2020年的六年时间,每年要减贫1170万,任务非常繁重艰巨。
“这也意味着,确保2020年贫困群众如期脱贫,仅靠常规措施和手段很难实现,扶贫工作必须添动力,增效率。”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林秀指出,要以精准扶贫促进精准脱贫,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金融扶贫、电商扶贫、整村推进等措施,依靠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大精准脱贫措施,确保精准扶贫战略的有效实施。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实施是前提和关键。目前,通过精准识别,我国共确定12.8万个贫困村,8900万贫困人口完成建档立卡,并建立起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网络系统。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十三五”时期,实施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要因人因地施策:一是加大精准扶贫力度,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这一批人初步计算有3000万人;二是通过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将1000万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到生产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三是实现1000万人左右的转移就业,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比如通过培训,为他们找到工作岗位;四是农村贫困人口中还有2000万左右是农村的五保户,还有失能人群,需要用社会保障的办法实现对这些人的兜底保障。这样,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7000万人的脱贫任务。
刘永富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将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通过这些体制机制保障,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报记者 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