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新疆石河子大学迎来了江南大学校长陈坚亲自带队的考察团,双方就如何开展有效的对口支援进行了探讨,拉开了江南大学与石河子大学连续10年的情谊。
10年间,从顶层设计到精细分工,从人才培养到学科建设等各个方面,江南大学全方位开展对口支援。这期间,来自江南大学的几十位无私奉献的老师,更是感动了石河子大学的师生,其中两位老师的事迹广泛流传。
一人援疆到一家人援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中级人民法院下野地垦区法院炮台法庭,日前来了一位年轻的女孩名叫陶然,她一口的南方口音引起人们的关注。她不是别人,正是在石河子大学援疆的江南大学老师、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副院长陶谦的女儿。这事还得从陶谦援疆开始说起。
2014年春天,陶谦来到石河子大学,用最短的时间听完学院所有老师讲课,详细记录了每一位老师的特点,并结合江南大学相关课程、教师授课方法和学科发展,组织了多次教学研讨会,极大地提升了青年教师授课水平。他还主动承担起《食品工艺学》《饮料概论》等课程的授课任务。
陶谦的妻子朴银实是一名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本可以选择60岁时退休,她却向学校领导提出“到石河子大学去”的要求。看到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师紧缺,教了一辈子《物理化学》的她,又重新拿起粉笔,承担起了教学工作。一对夫妻就这样开始了援疆工作,也成为目前在石河子大学唯一的援疆夫妻。
已经在无锡工作的女儿陶然2014年来石河子大学探亲,当得知兵团公务员招考且她作为援疆干部子女有资格报考的消息后,向父母说:“我也想留在新疆。”陶谦和朴银实看着女儿严肃的表情,一时有点惊讶。慎重考虑后,他们全力支持女儿的选择。终于,陶然在新疆工作变为现实。
一个人援疆带来一家人援疆,并扎根在这里,让人感动敬仰。
“尽己所能,全力以赴”的援疆情
2011年来石河子大学援疆,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教授张晓鸣的心一直牵挂着这片留下他汗水的地方。
作为挂职院长,他非常重视学科建设。他借鉴江南大学的成功经验,结合食品学院的实际情况及“十二五”规划目标,在原有的三个研究方向的基础上,优化组合科研团队,调整创建了果蔬加工、畜产加工、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加工与配料四个研究方向,并将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方向设置为各方向共同参与建设的交叉研究中心。
在很短的时间内,张晓鸣领导的食品学院成功申报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率首次突破50%;从校外渠道成功申获各类兵团课题6项,国家食品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大学团队创新项目1项。
食品学院教师田洪磊感慨地说:“在张晓鸣院长的言传身教下,当时许多同事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建设管理工作中,不为报酬,只求院兴我荣;作为他的学生及助手,我从张晓鸣老师身上学到了一位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一位学者严谨治学的素养、一位管理者平易近人的态度。”
长期高强度地工作,张晓鸣多次因为腰肌劳损而不能站立。当病情稍微转好,他就马上投入到工作中,完全不顾自己身体病痛。石河子大学原副校长刘大锰说:“张晓鸣将全部的心血用在学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与科研管理等方面,为推动学院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结束援疆工作离开石河子大学前,张晓鸣说:“虽然我即将离开石河子大学,但是作为江南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一名普通志愿者,将始终关注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的发展。一段援疆路,一世援疆情。只要石河子大学有需要我做的事情,一定尽己所能,全力以赴。”
这就是一名普通援疆干部的真实内心写照。
(本报记者 王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