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学术动态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人的维度

    ——国际哲学学院大会(2015)暨“人的维度”国际哲学研讨会综述

    作者:朱卫平 《光明日报》( 2015年11月18日 14版)

        国际哲学学院于1937年成立于法国巴黎,是国际哲学界最高学术组织和资深荣誉团体。国际哲学学院2015年大会暨“人的维度”国际哲学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23名外籍院士和40余名国内大学的哲学教授出席会议。与会学者依据各自思想资源,从不同角度对“人的维度”进行了分析和探索,既体现了哲学的开放性和文明对话的特征,也体现了哲学学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和自觉承担。本届会议体现出三个基本特征:跨学科的视角、对前沿问题的敏感以及对中国哲学思想资源的呈现。具体说来,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议题。

        第一,人的权利和人的尊严。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权利只是实践操作上的政治原则要求的一种权利,它背后并没有一个理性的逻辑。但一些哲学家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芬兰科学院西莫·克鲁提那教授以专文论述了几位哲学家为人的权利提供的理性逻辑。他指出,美国哲学家玛莎·努斯鲍姆以“能力”为思想路径。所谓能力,是使一个人能够进行体面生活的基本状态和行为,例如社会活动的能力、使用实践理性的能力等等。一个正义的社会,每个公民都应该有宪法保障的权利,以获取这些基本的能力。这种概念的“能力”可以体现人的尊严。伦敦大学约翰·塔斯奥拉斯教授的出发点则是人类利益,人的利益包括知识、友谊、成就等。人的利益与人的尊严一起,成为人的权利原则的基础。西莫·克鲁提那指出,他们的哲学范式中,人的权利都有一个目的论的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里,人的权利被理解为对人的尊严的保护和促进。

        第二,医学伦理学对“人”的反思:中国社会科学院邱仁宗研究员从医学伦理学角度提出了对“人”的定义的反思。他从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胚胎和人的关系。在临床实验中,如何界定胚胎是有争议的,有些科学家认为胚胎就是人类,也有科学家指出胚胎和人是不同的实体,人的权利只和人本身相关。其次,就人的身体构成来说,人类基因组不能等于人本身;此外,如果对大脑进行移植,这些接受移植的人会有完全崭新的人际关系和与外界接触的方式,他们是否还是以前的自我?第三,“超人”的挑战。“超人”是指提高以后的人,“超人”战胜了人体和大脑的一些限制,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风险,比如可能会出现社会阶层的分裂,基因还没有提高到那个程度的人可能会变成社会底层。

        第三,人的提高和超人类主义提出的挑战。巴黎第一大学让·伽永教授指出,“人的提高”和优生学密切相关,优生往往被看作人类优化的一个主要途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吉尔伯特·霍托伊斯教授提出,超人类主义也是一种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超人类主义使我们有能力去选择更好的生活,尤其是在应对宿命论和虚无主义的时候,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不是回到过去的非常陈旧的符号性理念。但也有一些批判家认为克隆和优生威胁到人权的基础,提出把人类的进化转向后人类的开发是对全人类的一种罪行。巴黎第十二大学阿里·本玛克洛夫教授认为,从治疗的尺度来说,人的提高、增强超越了正当的或一般传统的医疗目的,即救济、治疗病症,而让人能够加强机能和特性;从现实来说,在治疗和加强之间有一个灰色区域,这个区域的边界非常模糊,什么时候我们不是治病而是加强呢?

        第四,中国哲学思想资源对人的探究。中国哲学专场的设置是本届会议的亮点。清华国学院院长陈来教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儒学思想中的人论。第一,人的地位与价值。人在宇宙、自然中的地位,是一切人论的基本问题,从轴心时代开始,中国慢慢发展出一种思想,即人与天地并立为三。第二,人性与社会。儒家人性论的首要特征,是宣称每个人与其他人一样,在人性上没有差别。人性皆善,人的恶都是由后天的教育、社会环境所造成。第三,人格与人伦。儒家的观点认为,个人的独立人格或独立意志首先是相对于政治权势的外在压力而言;其次是相对于一切财富地位的外在诱惑而言。因此,儒家所理解的独立意志不是绝对的个人主义,不是独立于道德、独立于社群的绝对个人意志。第四,人的理想。儒家把教育的最高理想界定为使学习者成为圣贤。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教授阐释了精神性人文主义,这是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他指出,启蒙发展出来的世俗人文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主导性的意识,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充斥着科学主义、文化主义以及工具理性,这些重要的文化遗产固然应当重视,但我们现在也非常需要对这一启蒙心态进行有效批判,推进天人合一,推进对天的敬畏和对地的尊重。精神的人文主义就是这样一种视野,它朝向人类的繁荣,它是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整全的人文主义。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