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在甘肃省张掖市区,有农民现场拉着两头奶牛现挤现卖牛奶,吸引市民围观排队购买。据出售者介绍,由于生意火爆,近期每天要轮流拉四头奶牛过来现挤现卖,好多人都是开车慕名前来购买,牛奶经常供不应求。
类似新闻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诸报端,哈尔滨也曾出现过奶农将奶牛拉上街现场挤奶并出售的情况。贵阳、太原、西安、石家庄等地也曾有人现场出售散装生牛奶,且都很受欢迎。
国家对生鲜乳的生产、销售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国务院出台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生鲜乳收购市场准入制度,生鲜乳收购站应当由取得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或者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禁止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收购生鲜乳。禁止生鲜乳直接上市的目的,主要是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牛奶的污染,同时也是为了防止非法经营者非法进行乳品加工,危害乳品质量安全和扰乱市场秩序。
但是,国家法律规定禁止上市的这种来源不清、未经检测、生产环境不明的散装生牛奶,却在多地广受市民欢迎。除了价格便宜,恐怕还是因为消费者眼见为实,心里踏实。然而“新鲜”看得见,病菌却看不见。专家指出,牛奶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食品,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奶牛生存的外部环境、牛体的皮毛、排泄物、挤奶器具等都可能造成牛奶被微生物污染。一旦对人身造成危害,消费者也很难进行追偿。
消费者难道完全不知道这样的牛奶并不可靠吗?恐怕未必。但是自“三聚氰胺”事件以后,消费者对国内乳品质量的信心下降,对相关监管部门也失去了信心,只能转而相信自己的直觉。这是在严重挫伤民众信任感之后,公众一种“病急乱投医”的表现。
这种情况,对于乳业企业和监管部门来说,应当痛心,也当自省,更应自强。对于企业来说,当前公众对国产乳业的不信任,带来的代价已足够惨痛。当前民众信心的低点,也是产业大浪淘沙的契机,若能痛定思痛,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把好奶源关和生产、运输、销售等各级关口,就能抓住这一次洗牌的机会,在风口处站稳脚跟。对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来说,公众不信任感是最大的鞭策,如果公众在市场上都找不到一口“放心奶”,那么就是每一个管理者的失职,是我们工作的失败,这也是决不应该出现的情况。
信任一旦被打破,重建就会变得异常艰难。让消费者重塑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将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只要我们从现在起就上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稳步前进,就总会有重拾信心的那一天。
(作者单位: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