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王东)国家体育总局16日发布的“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度大幅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居民已达到33.9%(含在校学生),比2007年增加了5.7个百分点;20岁以上人群中有39.9%的人有过体育消费,人均926元。“时间少和场地不足”依然是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年龄结构发展不平衡。
本次调查为全面、及时了解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客观评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实施效果,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为建设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支持。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于2015年1月1日至4月30日在全国31个省区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6周岁及以上的城乡居民在2014年里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此次调查数据表明,过去7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大力发展,我国城乡居民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增高。同时,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目的明确。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增强身体素质”“喜欢、好玩”和“为了升学考试”;并有16.9%的人愿意成为专业运动员“为国争光”和“展现体育才能”。20岁以上人群中,93.8%的人认为体育锻炼重要。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多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35.6%)、消遣娱乐(17.4%)和增加体力活动(16.0%)。
但调查数据也表明,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时间少和场地不足”依然是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的年龄结构发展不平衡,老年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多,其他年龄人数相对较低;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增加,但科学健身意识薄弱;体育消费水平提高,但“实物型消费”依然是主要方式。